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课件 北师大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复习导入: ______年2月,___________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内容包括:①____________;②战后______;③_____在结束欧战后三个月内_____。 1945 苏、美、英 分区占领德国 成立联合国 苏联 对日作战 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瓦解,政治裂痕扩大,矛盾日益加深。 学习目标: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冷战”?(P57) 美苏的国家利益冲突(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1、背景: 3.手段和目的: 2、敌对双方: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VS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自主学习1 自学57--61页:归纳冷战的形成过程 1、序幕: 2、开始: 【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3、形成(高潮): 4、结束: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政治上: 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上: 成立北约组织 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 1991年,苏联解体 自主学习2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揭开“冷战”的序幕: ①概念: ②目的: ③影响: 2、杜鲁门主义(P58) 实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自主学习3 3.马歇尔计划(P59) ——杜鲁门主义的延伸 作用: 促进西欧的经济复苏,巩固美国在西欧的势力,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自主学习4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加拿大等。 1949年8月,北约成立。 1955年,华约成立。 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北约” “华约”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两极格局有何特点?举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 1.特点:以美苏为中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上全面对抗。 2.事例:美苏军备竞赛;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 自主提升 位于“冷战”最前沿的德国从此被一分为二 1961年8月12日夜里,午夜过后,一堵将东西方分隔长达28年的墙在柏林建了起来,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1989年柏林墙拆除,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5.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标志着“冷战”结束。 美苏“冷战”的发展过程: 序幕 开始 延伸 结束 冷战: 时间: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1991年 事件: 马歇尔计划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北约的建立 (1949年) 对抗 华约的建立 (1955年) 正式形成 发展 总结提升 冷战与热战 背景 (原因): 过程: 表现: 实质: 1、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称霸野心膨胀; 2、苏联实力壮大,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为遏制社会主义发展 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杜鲁门主义 1947年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北约与1955年华约的先后成立 1991年苏联解体 全面 冷战 局部 热战 1、序幕: 2、开始: 3、延伸: 4、形成: 5、结束: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的一种非武装对抗行为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016·四川达州)22.英国首相邱吉尔,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最先发出了冷战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该“信号”被称之为 A.杜鲁门主义 B.欧洲复兴计划 C.铁幕演说 D.慕尼黑阴谋 ◆(2016·四川成都)20.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试题演练 (2016·四川雅安)15.《新全球史》中写道:“1962年,整个世界战栗了,等待着超级大国的对抗可能会带来的世界末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苏联出兵阿富汗 B.古巴导弹危机 C.科索沃战争 D.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2016·江苏苏州)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