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及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及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采用2011年11月对河南省郑州市的农民工问卷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Probit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在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和金融危机经济作用下形成的发展趋势。探讨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民工增收以及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韩俊等调研后发现,男性农民工较女性农民工有更强烈的返乡创业的意愿[1]。张善柱调查后得出,创业主体以有文化的中青年为主,且学历越高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性越大[2]。刘唐宇将创业与打工时间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外打工的时间也是影响其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3]。刘俊威对安徽庐江的实地调研发现:技能、返乡前家庭年收入、本地城镇建设的规模及民间借贷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键因素[4]。
以上研究,多以一般性理论分析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且针对河南省的实证研究也未检索到。基于此,以郑州市为例,首先对样本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描述;然后选择影响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的若干因素构建理论假说;最后用计量方法(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的统计描述
(一)数据的来源及说明
数据源于2011年11月对郑州市农民工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地点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郑州市二七广场附近,采取问卷的调查方法,回收样本107份,其中有效样本100份。受访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涉及建筑业(22%)、制造业(16%)、农业(10%),商业、餐饮业(34%),服务业(18%)。问卷涉及了农民工对于回乡创业现象的了解和认知情况,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在城市的打工情况、回乡创业的资本状况、对家乡投资环境的评价等因素。
(二)农民工对回乡创业的认知
45%的农民工对身边回乡创业的行为不了解,29%了解一点,只有2%的十分了解。整体上,受访农民工对于身边的创业现象具有一定的认识,但不深刻。
(三)农民工个人特征与回乡创业意愿
通过统计交叉分析,判断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同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之间的关系。
1.性别上,有意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中,男性(80%)女性(75%)。
2.年龄上,有意愿回乡创业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30岁以上的受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明显的减弱。
3.受教育程度上,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回乡创业意愿的比例最高,达到82.7%;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人群(81.4%),小学及其以下最低(69.2%)
4.婚姻状况,受访者中,未婚者和已婚者的比例分别为40%和60%,在未婚者中,有意愿的农民工比例为32%,已婚者中,比例为48%。说明婚姻状况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没有太大的差异。
(四)农民工打工经历与回乡创业意愿
1.外出打工的原因
33%的人因为“城里打工收入高”;其次是,“家里经济困难”(27%),“受附近打工回家人的影响”(14%)。
2.打工时间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同其打工时间之间呈波动关系。随着打工时间的增加,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先呈增长趋势,随后下降。打工时间6-8年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最强烈(89.5%)。8年以上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最低(53.4%),不过仍超了半数。
3.打工年收入水平
随着年打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先呈现下降趋势,随后呈现上升趋势。
4.未来回乡创业收入的预期
34%受访者认为回乡创业的收入远远高于打工收入,24%的受访者认为两者收入会持平,42%受访者认为回乡创业的收入会低于打工收入。多数农民工对回乡创业的前景是看好的。
(五)家乡投资环境和基础建设情况与回乡创业意愿
30%的受访者对家乡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了解一般,只有2%的受访者十分了解。表明,农民工的输出地政府对当地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在优惠政策的扶持宣传力度不够。
家乡的基础建设情况在问卷中采用打分法进行调查,“非常满意”打4分,依次类推,“不满意”打1分。结果,平均分为2.82。
三、模型估计
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进行分析。Probit单位概率模模型是处理参与意愿等问题的有效方法。Probit模型的具体形式:
Will=β0+ΣβkXki+εi
will=1 当农民工有回乡创业的意愿
0 当农民工没有回乡创业的意愿
will是一个不可观测的潜变量,i表示每个受访者,Xki表示1到K个自变量,用以解释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βk表示估计参数[5]。估计结果(表1),说明该模型总体上拟合程度较好。各自变量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