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HS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程序.pdf

发布:2017-07-19约8.7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 文件名称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程序 页 次 第 1 页共 7 页 制订: 审查: 核准: 发行日期 :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有效地识别、评价本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 危险源的方法,并确定、更新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以对其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全部经营、生产、服务中对环境与安全有影响的活动。 3 职责 3.1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代表按本程序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对重大 环境因素和重大危害因素的审核,并报总经理批准。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初步识别。 3.3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组织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和危险源对应的风险评价, 确定重 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 4 工作内容 4.1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a.本公司在建立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初始评审时间; b.各部门在每年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之前应考虑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 更新; c.当公司的活动、 产品、或服务有变动,可能带来新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时应考虑环境因素 和危害因素的更新。 4.2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4.2.1 本公司在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时,将充分考虑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 因素和危害因素,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及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可能对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4.2.1.1 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是指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主要包括: a.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试验过程(优先考虑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技术); b.原材料的获取、使用(优先考虑使用对环境无害的化工原材料); c.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到最终废弃; d.办公与生活场所; e.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计划性的生产活动和被动性的维护 ) ; f.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以及工作场所所有的设备情 况。 4.2.1.2 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是指本公司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和合同方的环境因素 2013-7-29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 文件名称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程序 页 次 第 2 页共 7 页 和危险源。 4.2.1.3 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时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过去时态:过去原材料的来源及生产过程中发生和遗留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现在时态:现在生产现场正在产生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将来时态:产品出厂后带来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与 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4.2.1.4 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时充分考虑正常(常规)、异常(非常规)和紧急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一般、日常的连续运转状态,如设备的正常运转及生产; 异常状态:可以合理预期并发生的非正常状态,如设备的开 / 关机、停机、检修、停电等状 态; 紧急状态:不可合理预期的突发性状态,如意外泄漏、爆炸、火灾、雷击、环境设备及健 康安全防护设施故障等。 4.2.2 环境因素识别调查时应包括七种类型(七个方面)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