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ppt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注:事故包括职业病和财产损失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含未遂事故)未遂事故:没有造成疾病、死亡、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残余风险--对原有风险制定或实施改进措施后尚存的风险。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注:与隐患的关系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可能性×后果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危险源辫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对风险源进行辨识,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的种类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这种识别过程就是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其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确定:由组织自行决定;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法律义务:作为一个组织,它要承担遵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免遭伤害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对于组织来说,可允许风险,应是以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为最低要求。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避免带来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为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职业健康安全是指防止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风险源,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的对象:作业场所中的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这里所指的保护是指在作业场所内、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风险源的保护,不包括职工其他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作业场所: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外部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依据风险范围、性质和时限性安排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规定风险等级,识别可通过和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风险;—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危险源辨识及评价—为确定设施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组织满足要做的工作1.建立、保持程序未建立时:首要任务进行初始评审。内容:获取法规要求;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现行OHSAS管理和程序审查;以往事故、反馈意见的评价。通过初始评审,以了解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OHSAS管理现状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步骤二辨识风险源步骤三评估风险步骤五确定控制风险计划步骤四是否可允许风险步骤六风险控制计划的定期评审步骤一业务活动分类新材料新工艺新厂区风险源的新辨识劳动健康安全变化危险源控制步骤STEP1STEP2STEP3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业务活动表,内容应覆盖所有部门、区域,包括正常、非正常和紧急状况下的一切活动。辨识风险源--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害,准确描述危害事件,提出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运用LEC法进行评价。注:这项工作要求综合各层次人员评价得出的数据,平衡评价尺度。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确定危险控制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评估是否为可允许风险--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控制住危害,并符合法律的要求;01评审风险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订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允许。注:并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的适当和有效。02按场所分类(例如办公室、工厂、仓库等,按建筑物或场地划分)。按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各阶段分类是(如原材料的搬入、生产等工序中危险评价的分类。特定的作业活动(如实验设备运行)及计划的保养作业(如设备维护保养)。紧急时的修缮、救急措施及消防等情况。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