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发布:2017-08-04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卷 第5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5) 2014年9月 摇 摇 摇 摇 摇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摇 摇 摇 http:/ / 揖农民生计铱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 ———基于CGSS2010 数据库资料分析 1 2 聂伟 ,王小璐 (1.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2.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 摘摇 要: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 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 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 基于CGSS2010 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 本—效益冶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 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 镇定居的首选层级。 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 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 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 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住房面积和家庭自然资本对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具有抑制作用。 人力资本效应和家庭禀 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呈显著差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城镇定居意愿;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C912郾82摇 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摇 文章编号:1671-7465(2014)05-0053-9 和内在机制,对于因地制宜地确定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背景与问题 路径和提高城市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 国家制定相关人口迁移政策以及特色化的新型城 农民向城镇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镇化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2013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 53.73%,东、中、西部的城镇化率差异显著,呈阶梯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性特征。 总体上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社会来临冶 背景下的发展新阶段,进入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关 1.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研究现状 键时期,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摇 摇 农村城镇化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战略。 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理 议题,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是农村城镇化的前提条 [1] [2] [3] 件。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学者就这一主题在安徽、 论认知、 科学内涵、 发展道路和模式、 创新 [4] [5] [6] 浙江、重庆、四川、江苏、贵州、湖北等地开展了大量 路径、 评价指标体系、 难题与挑战等 展开了 全面细致的分析,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作为新 的社会调查,这些调查大多采用“是否愿意到城镇 型城镇化的最终实施主体———农民,他们的积极性 (市)定居冶或者“未来愿意长期住在哪里冶等提问 和主动性将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速度、未来方向及 方式对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进行测量,调查呈现两 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类调查发现为农民的城镇 发展质量。 因此,从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他们的城 定居意愿比较高。 如彭长生和周春芳分别基于 镇定居意愿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