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被征地农民就业.PDF

发布:2017-08-28约3.32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7卷 第5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               2017 年9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农民问题】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被征地农民就业 ———基于 CFPS2014 数据的分析 戚晓明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的数据考察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发现被征 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明显,总体就业质量良好。 通过二元 Logit 回归模型和有序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 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后发现:人力资本对被征地 农民就业分化、就业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家庭禀赋则主要对就业分化产生影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并不显著。 其中,非学历教育、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能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民的非农就业几 率;完全被征地农民比部分被征地农民更易实现非农就业。 被征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质量 却越低;健康水平越高,就业质量越高。 此外,年龄、地区类型、征地补偿状况等控制变量也对被征地 农民就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人力资本;家庭禀赋 - - -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7465(2017)05 0059 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 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5 年的56.1%,增长速度 迅猛。 但与此同时,大量农业土地因城镇扩张等因素被国家依法征收并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 此形成了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被征地农民。 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提 [1] 到我国有4000 万~5000 万农民因征地而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 ,且这个数量还以每年约 300 [2] 万的速度递增。 国土资源部也预计,到2020 年这个数量将在 1亿以上 。 在我国,土地长期以来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 完全或 部分失去土地对农民来讲,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在征地之后保障农民的生活,中央及各 级政府一直在探索建立经济补偿、就业安置等多种征地安置补偿办法。 近年来征地安置补偿办 [3] 法更是以经济补偿为主,即直接向农民提供征地补偿费而不负责解决就业 。 也就是说,在当 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无论是完全丧失土地,还是部分丧失土地的被征地农民都可 能要直面劳动力市场,采取市场化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所以,一部分农民将面临失业。 在顺利 就业的被征地农民中则一部分实现非农就业转变,另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就业分化也将由此 形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分化,使得一部分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而另一 部分没有? 他们就业后的就业质量究竟如何? 又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等等。 由此,本文将着 重关注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中的就业分化与就业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并为城镇化进程中被 - - 收稿日期:2017 02 20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13SHD019);南京农业 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特色智库项目“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研究” (SKZK2015007);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养老保障 问题研究”(SKPT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