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劝学》《师说》复习课件终讲解.ppt

发布:2017-01-19约7.63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师、而”等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结合语境理解文义。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1.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作状 每天 ②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④吾从而师之 名词意动 以之为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形容词意动 以……为耻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 圣人,愚人 ⑦孔子师郯子、苌弘 名词意动 以……为师 2.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古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泛的学习 ②蚓无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的人 ④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学习 ⑤吾从而师之 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 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一般人 合作探究 检查质疑(5分钟) 内容:其他同学,继续完善学案上的【快乐构建】部分,展示疑问,没有疑问的对桌继续检查《劝学》《师说》的背诵。 要求: 1.组长分配好任务,小组成员一对一分层讨论。 2.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跨层交流,确保最大限度地解决疑难。 重点语句回顾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5.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智慧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4.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提示】要强化句子翻译抓赋分点、字字落实的意识。同时要注意,能做到准确翻译只是表面的理解,能理解其中包含的道理才是真正的理解! 教师点拨提升 “而”的用法 (1)作连词用。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 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锲而不舍 锲而舍之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沈婉贞》 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 (2)作代词用。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某所,而母立于兹。 (3)作语气助词用。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如:已而,已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文言虚词“之” 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1)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2)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1)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表示宾语前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