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ppt

发布:2017-04-18约1.5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频电子线路;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本书的章节; 信息传输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没有通信,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代的烽火到近代的旗语,都是人们寻求快速远距离通信的手段。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码,开创了通信的新纪元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为无线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将语音信号转换为电能传送沿导线传送; 1887年,德国的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学说。 1895年意大利的马克尼与俄罗斯的波波夫实现了无线电通信,1901年又首次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通信 1904年,弗莱明发明电子二极管,标志着进入无 线电电子学时代 。 1907年,美国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三极管,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1948年,美国肖克利等人发明了晶体三极管,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第二个重要里程碑。 ; 20世纪60年代,中、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的不断涌现,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第三个重要里 程碑。 1958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1967年研制成大规模集成(LSI)电路。 1978年研制成超大 规模集成(VLSI)电路,从此电技术进入了微电子技术时代。 ; 20世纪初首先解决了无线电报通信问题。接着又解决了用无线电波传送语言和音乐的问题,从而开展了无线电话通信和无线电广播。以后传输图象的问题也解决了,出现了无线电传真和电视。 20世 纪30年代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防空的需要,无线电定位技术迅速发展和雷达的出现,带动了其他科学的兴起,如无线电天文学、无线电气象学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宇航技术的发展又促 进了无线电技术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从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的无线电通信扩展到计算机科学、宇航技术、自动控制以及其他各学科领域的。 ; 从发明无线电开始,传输信息就是无线电技术的首要任务。最基本的信息就是语言和文字。 音频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很慢,且衰减很快,不能远距离传播。因而只能借助电来传播。 ; 由天线理论可知,要将无线电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天线的尺寸必须和电信号的波长相当。 原始的非电量信息经转换的原始电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波长很长。 如音频频率为20Hz-20kHz,对应波长为15-15000km,要制造如此巨大的天线是不现实的。即使有这样巨大的天线,由于各发射台均为同一频段的低频信号,在信道中会互相重叠、干扰。; 因此,必须采用几百kHz以上的高频振荡信号作为载体,将低频信号与高频信号调制,然后经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再对信号进行解调。调制以后,由于传送的是高频振荡信号,天线的尺寸就可大大下降。同时不同的发射台采用不同的高频振荡信号作为载波,频谱上就互相区分开了。;;;; ; ;第1章 绪 论;1.3 通信的传输媒质; 1.5MHz以下的电磁波主要沿地表传播 , 称为地波; 1.5~30MHz的电磁波,主要靠天空中电离层的折射和反射传播,称为天波; 30MHz以上的电磁波主要沿空间直线传播,称为空间波;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将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人为 地划分若干频段或波段,列表如下: ;第1章 绪 论;; 第1章结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