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doc

发布:2017-08-31约2.1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忽视其重要性,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方法上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加以指导。 课前预习 语文学习 小学教学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拥有自学能力,学生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忽视其重要性,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 “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中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乐此不疲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首先应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那么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学生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选择几篇课文,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典型,请班上成绩优秀,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课文的体会感想,现身说法,让全班同学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起同学们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殊不知,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中年级是介于低、高年级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能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文课前预习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相信一定会使学生少走弯路,并且能在课堂中展现才华,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 1.初读课文,铲除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就要将课文中出现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读正确,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这也就是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的意思。铲除读书路上的“拦路虎”。铲除了“拦路虎”,接下来就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仔细读课文,适当做出批注或不明白的地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段,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分析,考虑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分析能力会逐步提高。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要做到: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在预习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可以了解文章的作者或文中重点人物的生平事迹,或文章介绍的相关的地点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就文章作者或者是文中人物或相关地点进行适当的了解。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在预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可以利用网络或手头资料查阅有关爱因斯坦的生平及贡献等。这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再如,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时,可以查阅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了解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帮助,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预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学会合作,可与同桌合作,也可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督促,取长补短,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四、及时反馈预习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所以对于预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搞好预习的一种手段。上课前,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老师自己检查。预习好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所以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对于预习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激励促进预习不够的同学。 总之,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