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薄皮甜瓜芳香物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薄皮甜瓜(Cucumis二elovar.ma爱uwaMakino)是我国重要的甜瓜品种资源。由于其生长期短,收获期集中在高温多雨季节,在贮运过程中极易腐烂,因此急需解决保鲜问题。本试验以7个不同类群的薄皮甜瓜品种为试材,对其果实在成熟和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薄皮甜瓜果实的乙烯合成和软化机理,初步筛选出比较耐贮的甜瓜品种,并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甜瓜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为薄皮甜瓜的生产和保鲜及耐贮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薄皮甜瓜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呼吸跃变和乙烯生成高峰,果实耐贮性
差。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可作为筛选甜瓜耐贮品种的重要指标。日本甜宝在贮藏期间
呼吸和乙烯跃变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跃变高峰值较低,果实成熟衰老速度较
慢,比较耐贮,可用于较长期(15d)的贮藏;特大白宝、No.62、齐甜l号、96一58和麻瓜耐贮性稍差,可作短期贮藏(7d);龙甜1号贮藏效果最差,不适于贮藏。
2.在薄皮甜瓜成熟和贮藏期间,果实中1一氨基环丙烷一1一梭酸(ACC)含量、ACC合成
酶活性和ACC氧化酶活性与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紧密相关:ACC的大量生成为乙烯合成
奠定了基础,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是乙烯合成的两个限速酶,通过调控SAM一
ACC和ACC~乙烯来最终控制乙烯的生成,这就为用基因工程方法通过调控乙烯合成
来控制甜瓜果实成熟衰老过程、培育耐贮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3.薄皮甜瓜果肉中可溶性果胶含量的急剧增加是果实硬度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通过调控果胶的降解而影响果实的软化过程。麻瓜采收时果实硬度较小,可溶性果胶含量较高,二者在贮藏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导致果实迅速软化,不利于贮藏。
4.甜瓜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发育前期(花后15d以内)果重增长最快,发育后期品
种间果重日增长率的不同是采收时果重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大白宝和No.62具有成熟期
短和果重日增长率高的特点,可作为早熟栽培选用品种。薄皮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积累的关键时期是采前10一15d。积累速度决定了成熟时果实的糖分含量和品质优劣,其
中日本甜宝、龙甜1号和麻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0写以上,品质较好。
5.薄皮甜瓜果实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重量和
水分含量随之降低;还原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度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先升后降,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日本甜宝和麻瓜贮藏期间重量和营养物质损失较
小,品质较好。
6.No.62不同采收期果实的贮藏试验表明,提前采收虽然可以推迟呼吸跃变和乙烯
生成高峰的出现,但严重影响糖分积累,重量损失较多,对品质影响较大。应根据贮藏和销
售距离的远近来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
关键词:薄皮甜瓜;成熟;贮藏;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贮藏期间薄皮甜瓜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异常变化
在3.3和3.4的研究中,甜瓜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呼吸跃变和乙烯生
成高峰,到了贮藏末期,随着果实组织的衰老,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应逐渐减弱。但由图
3一5和3一6可以看到有些品种甜瓜果实在贮藏12d前后出现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急剧
升高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利的贮藏环境条件使得甜瓜果实受病菌侵染产生严重的腐烂所
致。早在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植物学家B.A.Py毛HH〔78j就提出了果蔬采后的呼吸保
卫学说,认为植物遭受伤害和病菌侵染时,会主动加强细胞内氧化系统的活性,使呼吸作
用加强,从而(1)抑制侵染微生物分泌的酶所引起的水解作用;(2)防止积累有毒的代谢
中间产物,氧化破坏病原微生物所分泌的毒素;(3)加强合成新细胞的成分,加速伤口修
复。毕阳和张维一〔79j的研究表明甜瓜果实感病以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呈增加趋
势,并且在病斑部位和邻近病斑0.scm处最高,同一病斑部位果皮明显高于果肉。本试验
中在贮藏12d时一些品种甜瓜果实的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的异常
变化也与果实的腐烂败坏有关。
4.2薄皮甜瓜果实的成熟期与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关系
以往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厚皮甜瓜果实的成熟期对耐贮性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晚熟品种比较耐贮,而中早熟品种的耐贮性能较差。这是由于晚熟品种在果实发育后期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营养物质积累较多,且果实厚而坚韧,有弹性,肉质致密。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较低且变化平缓,因此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较慢,较耐贮藏,如我国新疆的青麻皮、可口奇和密极甘等。与此相反,早熟品种果实不具备这样的解剖结构和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呼吸和乙烯跃变,果实很快地衰老腐败,因此不宜于贮藏和远距离运输,如红心脆甜瓜〔,·““,2,,。本试验选取了4个早熟薄皮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