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公开课听课评课稿语文教研.pdf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听课评课稿语文教研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
幸聆听了刘轩老师的执教的《小猴子下山》一课,获益不少。
在刘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创设的情境,学生积极地融入
刘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
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地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积极地融入文章中,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说、
演。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的特点。
二、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
课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一、
二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重点教学中一步步地出示:这是什么地
方?小猴子看到什么?()的玉米,小猴子做了什么?学生
通过朗读理解了内容,体会了词语的灵活运用。通过做做动
作,让学生理解“掰”、“扛”等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通过朗读,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
情。
三、板书的巧妙设计
将课文里的关键字、词,结合图画予以巧妙组合呈现:
横观为词,竖显为段,连接起来,全文可见,
大大帮助了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同时
也让后面故事复述有所依托。
四、个人建议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常规训练形式多
样化、趣味化,这节课会更好.
1、动词的引导要注意。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
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词,其细
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通过以图片、动作示词义,让
学生理解“掰、扛、摘、捧、抱、扔、追”表示小猴子动作
的词语。
2、课堂中学生对一些动词的意思是不太理解
的,比如:扛,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选一选哪幅图是
扛,有了初步理解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你还见过扛
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说一说。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
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刘老师多多包涵,谢
谢!
2021年6月
《咕咚》教研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
幸聆听了刘轩老师的执教的《咕咚》一课,感受颇深,获益
不少。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咕咚》是一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也是继一
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
分难读的字注了因,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
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
刘老师今天教学了本课的第一课时,完成了识字和1至
4自然段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
环环相扣,课堂节奏明快,学习气氛浓烈。在赵老师的
带领下,学生训练有素,参与感强,配合积极,学习任务开
展得有条不紊。
二、课堂氛围活跃,富有童趣
刘老师上课伊始,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模仿声音,
开心地读哗哗哗、呱呱呱等象声词,孩子们读得很开心,这
样一下子调动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这开心的读
象声词游戏中,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
“象声词”,也知道了通过认读这几个形声字的方法认读了
“咕咚”。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让孩子分角色朗读,上
台表演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符合了一年级孩子的心
理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三、识字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在识字和写字。而本课只有部分生字
标注了拼音,所以教学本课的生字时,刘老师运用了多种方
法,来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如用熟字比较“逃”,联系上下
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掉”,运用组词的方法识记“野”。
而且,刘老师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认读,少了枯燥的识
字方法,孩子更乐于学了。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导入环节,让学生
观看完图片,谈谈感受,节省时间可以完成写字教学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
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刘老师多多包涵,谢
谢!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