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解读.ppt

发布:2017-01-22约3.99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隔离(isolation)概念及类型 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隔离的类型 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 地理隔离(geographical isolaton) 2.1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动物因求偶方式不同、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造成的不能交配等都属于生殖隔离 ) 驴 马 骡子 例:狮虎兽 2.2地理隔离: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例:不同“人种” 世界各地的人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之间可以彼此通婚,并且产生可育的后代。因此,全世界的人在生物学上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 3、物种的形成: ①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成生殖隔离,从而形 成新物种。 ②多倍体的形成不需经地理隔离。 原种 变 异 1 变 异 2 变异 类型1 变异 类型2 新种1 新种2 生殖 隔离 自然 选择1 自然 选择2 基因频率 定向改变 地 理 隔 离 .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地雀 甲岛地雀 乙岛地雀 丙岛地雀 丁岛地雀 ……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甲岛地雀1 乙岛地雀2 丙岛地雀3 丁岛地雀4 种群基因库改变 ……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 如何能导致基因不能交流呢?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中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活下来并留下后代。可见,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且是个体的表现型,而个体表现性随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但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随生殖而延续,并在群体中扩散。 所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自学思考: 1、什么是种群?种群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基因频率?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2、种群的特点: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3、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概念: 5.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种群总个体数 例: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解: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 40% =30/100×100% +1/2×60/100×100% = 60% =10/100×100% +1/2×60/100×100% = 40% A%= ×100% 2×AA+Aa 2(AA+Aa+aa) a%= × 100% = 60% 2×aa+Aa 2(AA+Aa+aa) ×100% 例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0%,常染色体遗传,则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 A. 90%,10% B. 65%,35% C. 50%,50% D. 35%,65% B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1.理想条件? ①种群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没有自然选择 ⑤也没有突变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 A( ) a( ) a( ) 亲代的基因频率 A a 30% 30% 30% 10% (60%) (40%) 2.每一代基因频率与雌、雄配子比率的关系? 在满足理想条件的的情况下,计算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填在书上的表格上,并思考书上的问题!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 A( ) a( ) a( ) 子代基因型频率 AA( ) A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