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主要内容;主要特点
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10年内独立
大部分非洲国家在战后20年内独立;殖民地独立的重大事件——印度(帝国明珠)和巴基斯坦独立
1942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退出印度决议”,要求印度独立,英国进行了大规模镇压。
1945年工党(主张印度独立)在英国大选中获胜,首相艾德礼开始行动。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诚为英联邦中的两个独立国家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
英国继印度之后,对殖民地的独立比较现实,使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的独立比较顺利。
法国和荷兰对待殖民地态度强硬,通常经过战争最后不得不承认独立。
荷兰对印度尼西亚
法国对印度支那(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越南问题将美国拖入越战(1961—1973),1972尼克松对北京和莫斯科的访问,促使1973年《巴黎协定》签订,但是越战在1975年北越推翻南越政权才结束。;非洲国家的独立
相比亚洲,非洲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幼稚弱小,但在热带非洲因其炎热的气候,阻挡了殖民者在当地扎根,造成母国相对比较容易同意热带非洲国家的独立。
1957年加纳(黄金海岸),1960年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在东非和南非,有大量欧洲移民,在独立过程中难免冲突和暴力。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让所有的非白种人参与任何政治生活;将非洲人赶进隔离区(班图斯坦)
和平走向没有种族隔离的新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主教、非洲国民大会党主席曼德拉。;中东——宗教冲突和西方利益的争夺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一战后,巴勒斯坦已形成三股势力:犹太复国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和英帝国利益
1947年联合国大会投票赞成将
;巴勒斯坦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犹太人视迦南地(巴勒斯坦地区)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
犹太人曾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约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3世纪)离开埃及迁回到迦南地(现今之巴勒斯坦),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和南国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 起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散于全球各地,连中国的开封都有犹太教会堂的遗迹。尤其是在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遭到镇压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 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了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殖民区。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6年,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二战中犹太人被集体屠杀,引起了向犹太幸存者开放巴勒斯坦的压力。
1945年8月杜鲁门总统提议,让10万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阿拉伯联盟反对。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