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浮动汇率制下宁波涉外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研究【文献综述】.doc

发布:2019-03-28约4.1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浮动汇率制下宁波涉外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979年3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全面管理人民币和外汇的交易业务,之后的13年间,我国先后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和官方汇率与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双轨制时期。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次汇改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定为8.72:1,比之前的官方汇率5.7:1一次性贬值33%。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商品的价格一下子在世界市场上变得便宜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吸引外部投资商的地方。 2005年7月21号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汇率制度改变之后,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明显的冲击。企业开始意识到价格优势衰退的挑战,认识到了汇率自有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企业为了减少这种汇率风险不得不去了解汇率风险以及寻找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而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一体化使中国不得不融入世界经济中。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出现新变化,汇率风险成为外贸行业的普遍问题。很多外贸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遭受了巨额的汇兑损失,不仅造成企业自身的经营困难和财务亏损,甚至影响到外贸行业的正常发展。 二、文献简介 2005年7月21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在这种新汇率制度下,宁波涉外企业面临了新的风险,即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罗时富认为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为特征,这决定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很低,扩大出口数量是他们赚取更多利润的唯一手段。出口企业的利润率越低,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就越大。 但是中国采取浮动汇率制是有其必要原因的。央行副行长胡晓炼(2010)指出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面对汇率风险,企业必定遭受一定量的汇率损失。 复旦大学高燕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越来越激烈,升值幅度也逐渐增大,汇率波动频繁使中小企业不仅遭受汇兑损失,更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在当前环境下,研究中小企业应如何管理汇率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汉大学李刚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经营和竞争中,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使得汇率的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这些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同事,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会直接侵蚀企业净利润,也会给企业经营者带来间接的影响,管理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因而显得尤为迫切。 在汇率风险转变之后,宁波企业变被动为主动,涉外企业汇率风险意识从无到有,由弱转强。意识到必须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机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2009)认为涉外企业遭受巨额的汇率损失,主要来自三种渠道,(1)错误地使用计价结算货币。(2)错误地使用远期结售汇。(3)不当的使用结构性外汇产品。并且提出了几点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2)把握好结售汇时机。(3)尽量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货币政策司的观点,我国企业一般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有两种。(1)自然避险。无须太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操作技巧,如企业可以选择削减成本,或者增加进口材料抵消以外币计价的收入损失。(2)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目前我国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工具有远期结售汇业务、外汇掉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等。金融衍生工具也成为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越来越重要的手段。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外汇管理市场经验不足,使得外汇市场上的创新产品的设计受到限制。而远期外汇交易由于有着远期结售汇交易的多年实践经验,成为了最广泛的避险手段。王希(2006)提出了远期外汇交易中的传统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新兴的掉期业务将是企业的主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所以中国能利用的衍生工具并不多。所以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汇率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十分成熟。近来又对国际贸易、外汇衍生品的战略理论的视角对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做饿深入地分析。 如Dornbusch(1987)对市场结构、需求弹性和产品的替代程度的考虑,在考虑了边际成本的变化后,分析了进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化的调整程度;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汇率波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