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流地质作用(公选).ppt

发布:2019-05-06约1.03万字共1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1河流的形成作用 9·1·1 片流(sheet flow) 9·1·2 洪流 9·1·3 河流 9·2 河流的动能 9·3 河流的侵蚀作用 9·3·1 下蚀作用 9·3·2 旁蚀(lateral erosion)作用 9·3·3 溯源侵蚀作用 9·4 河流的搬运作用 9·4·1 流水搬运物质方式 9·4·2 河流搬运能力 9·5 河流的沉积 9·5·1 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及其沉积场所 9·5·2 冲积物的特征 9·5·3 河流的沉积类型 9·6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degradation) 9·6·1 深切河曲 9·6·2 河流阶地 9·7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9·8 准平原 1998年武汉洪水 洪水前 洪水后 3,山口沉积-冲积扇沉积 冲积扇位于山口低平地带,单体呈扇形,常沿山麓成群、成带分布。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冲积扇是常年有水的河流在洪水期堆积而成 洪积扇是平时无水的冲沟雨季在沟口的堆积 4,河口沉积-三角洲沉积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湖、海口,因河水受到海水的阻力,流速骤降,而发生沉积;由狭窄的河道进入宽阔的大海,河水向外散射,使沉积物呈三角形分布,故得名。 三角洲卫星照 三角洲遥感照 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促使陆地不断向海洋中伸长。据研究: 古长江口原在江阴一带,1900多年来海岸线向外推进了近50公里,沉积面积达5500多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平均40年向海伸展1公里。 黄河近900多年来,河口海岸线向外迁移了约100公里,其中1949年到1951年三年间,黄河三角洲就向外伸展了10公里。 由于各河的输沙量及河口区波潮流强度的不同,因此各河口三角洲有不同的增长速度。 (1)滚动 重的或大的碎屑物,水流动能只能推着它贴着地面向前翻滚或滑动的搬运方式,称滚动。 (2)跳跃 当水的动能与碎屑物的重力相当时,由于碎屑颗粒间相互碰撞产生的上举力,以及紊流的蜗旋作用产生的上举力,使碎屑颗粒短暂上浮,并被水流带着前进后,再下落,呈跳跃式前进的搬运方式,称跳跃。 滚动 跳跃 2,悬运(suspension transport) 细小的粉砂、泥碎屑物,呈悬浮状态在流水中被搬运,故称悬运。 3,溶运(solution transport) 溶运有真溶液搬运和胶体搬运两种形式。 岩石和矿物中的易溶组分,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称真溶液搬运,主要是K、Na、Ca、Mg的离子及酸根离子。 岩石和矿物中的SiO2、腐殖质及有机酸,以分子,即胶体状态进行搬运,称胶体搬运。 在一般情况下,粒径大于0.5mm的砾和粗砂在河床底滚动着搬运;粒径为0.5-0.05mm的中-细砂在河床底跳跃式搬运;粒径小于0.05mm的粉砂-泥在河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 1,河流的溶运能力 在常年有流水的河流中的溶解量一般都达不到饱和,在河流的化学搬运途中,不管河流流速发生多大的变化,都很难发生溶运物的沉淀,因此河流的溶运能力与流速无关。 河流的溶运力主要取决于流量与河水的性质,以及流域内的气候和岩石的性质。 因此,各河流的溶运量很不一致。 据1958年测定的溶运量资料: 长江 17790万吨/a;黄河 2018万吨/a; 黑龙江 362万吨/a;钱塘江 210万吨/a 2,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 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就是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 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都受河流流量、尤其是受流速的控制。 流量增加,可使机械搬运量增加,但搬运物的粒径未必能够增加;流速的增加,不单使搬运物数量增加,而且搬运物的粒径或重量大增。 据实验,被搬运物的颗粒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4-6次方成正比,M=CV4-6(C为系数,不同的河流其数值不同)。 球形砾石的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扁平、呈叠瓦状排列的砾石,其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4次方成正比。 当河流的流量、流速减小时,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或者入河碎屑物增加到超过了河流所能搬运的限度时,就会发生沉积。 河流中溶运的物质一般很难达到饱和,因此河流一般不发生化学沉积作用;河流中的生物堆积量也很少,并常被冲走,不易保存。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三: 1,流速突降,导致搬运能力减弱,从而使所携带的粗、重碎屑物迅速发生沉积 发生流速突降的时间和地点有: ①河流入海、入湖或支流入主流时,河水的运动受阻,流速突降。 ②河流出山区,河道由陡变缓、由窄变宽,河水位能降低,并向前散射,流速突降。 ③河道决口处时,突然由窄变宽,水流散射,流速骤降。 因此,河流出山口,决口处及河口地带都是重要沉积场所,可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平原。 大量碎屑物质,在河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河水受阻向外喷射,水流受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