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探析.doc

发布:2018-01-30约2.0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探析 张黎黎(山东省泰安市交通医院 2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研究进展。方法 将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77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及Wagner分级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溃疡面大小、脓性分泌物等局部症状相比对照组改善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8%(2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症状和体征,降低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足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11-0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发生溃疡、感染、血管疾病、关节畸形和神经病变性骨折等,糖尿病足如得不到规范、科学、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因此开展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本文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临床中,通过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77例糖尿病足患者,男50例,女27例,年龄在47-79岁之间。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4plusmn;3.8)岁,参考Wagner分级标准,Ⅲ级7例,Ⅳ级3例,出现破溃患者13例,糖尿病足平均病程(74.6plusmn;5.9)d,对照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5plusmn;2.2)岁,糖尿病足Ⅲ级5例,Ⅳ级1例,出现破溃患者8例,糖尿病足平均病程(63.7plusmn;4.4)d,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1.2麻醉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饮食调节、扩张血管及抗凝等综合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外治疗法,逐步清理创面和坏死组织,并将抗感染药、扩血管药、降糖药敷于破溃创面[1]。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的滋阴活血汤,汤剂组方为、黄芪、玄参、桃仁、当归、熟地、知母、白芍及牛膝,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气虚严重者多用黄芪,眼底病变者加牡丹皮,脾虚严重者加用苍术,便秘者加用少量大黄,周围神经病变者加鸡血藤,以上药物煎汤服用,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大小变化,创面有无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是新鲜或灰暗色,通过以上指标评价患者局部症状、体征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参考Wagner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评价,结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显效即创面溃疡愈合情况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新鲜,Wagner分级相比治疗前降低2级以上,有效即创面溃疡愈合较好,足部感觉显著恢复,皮肤颜色和温度好转,Wagner分级相比治疗前降低1级以上,无效即临床症状和Wagner分级无改善,将显效和有效例数视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局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溃疡面积、脓性分泌物及创面肉芽等局部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表1 两组局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足是由血运不畅、气阴两虚造成,临床治疗要以补气和促进血液循环为指导思路[2],本文以具备以上两种功效的药物作为基本组方,并根据中医辨证加减药物,临床实验结果显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局部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补气滋阴,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同时又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标的目的,因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龚光明,李洁,张彦忠,等.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治疗糖尿病足152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426-242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