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城市建设史调研..doc
1.题页
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
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
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
2017-01-22 约9.05千字 13页 立即下载
-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doc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 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 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 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 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
2017-12-01 约11.28万字 153页 立即下载
-
中外城市建设史试题精华.doc
城市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就需要有城郭沟池来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于是产生城郭有了剩余产品及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于是产生了固定交换的场所市或市井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居民点产生了分化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是—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 6)建筑的
2017-06-05 约1.13万字 2页 立即下载
-
(精)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4.ppt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四讲 三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三国时期城市建设 社会背景 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都组织武装,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灵帝为加强控制郡县,任用亲信大臣为州刺史,总揽一州军政大权,造就一批割据军阀。 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刘表、孙策等割据势力为争夺地盘开始了纷争混战的局面。 通过战争兼并,形成三个偏安割据政权——刘汉、曹魏、孙吴,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 三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三国时期城市建设 社会背景 曹魏 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受封为魏王,以邺城为魏王城 废除东汉租赋制度,严禁豪强兼并土地,大力推行屯田政策,为恢复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强调法纪,建立严格法纪 曹丕继位
2017-01-04 约2.87千字 23页 立即下载
-
(精)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5.ppt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五讲 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 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 隋代社会背景 隋代的短暂统一 地方建制,废郡,改为州县二级 科举制度 唐代社会背景 一统且兴盛的强大王朝 唐代政治制度多继承隋代制度。地方建制——全国分为十道,道下设州、县、及与州同级的府;兵制,府兵制,辅以募兵制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禄山之变 思想文化领域——儒为主,佛道为辅 经济领域——商品经济、商业都会、草市、对外贸易 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 隋唐区域规划 隋对营国制度体系王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强化对南方统治,经济上依靠南方补给北方 采取东西两都制度,一畿两都 大兴城为京师,洛阳为陪都 唐继承隋东西两都制度,京畿区域由京畿道
2017-01-05 约1.39千字 20页 立即下载
-
(精)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
晋都新田城遗址 廓 城 邯郸赵国故城 战国时赵国都城遗址,系原晋邯郸大夫采邑城扩建而成。 晋都新田城遗址 廓 城 邯郸赵国故城 已知的战国时期唯一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品字形平面王城,与晋国新田遗址相似。 廓 城 邯郸赵国故城 类似齐临淄的城郭分工体系。宫室、宗庙、社稷及官署集中在王城,手工作坊、市、里等聚集在大北城。 旧邯郸扩展为廓,成为赵都经济活动中心,规模较大;在廓西南另建新宫为城,作为政治活动中心,两者互不干扰。 廓 城 宫殿区 东城以宫为中心分区规划,利用高台建筑强化宫的中轴线主导作用。 分为东西部分,城(宫城)在东,廓在西。西城没有大型的建筑遗存,应是作为强化城防的军事目的而
2017-01-03 约9.34千字 41页 立即下载
-
《中外城市建设史考试重点》课件.ppt
中外城市发展
与规划史
识图
绘图
考古
基本情况
形制
特点
阶段
西安半坡
○
○
○
○
○
临潼姜寨
○
○
平粮台
○
东下冯
○
○
王城岗
○
○
○
○
○
二里头
○
●
○
●
○
偃师商城
○
●
●
郑州商城
○
○
○
盘龙城
○
殷墟
○
○
○
周王城
●
●
●
●
夏商周时代的城市
备注: ● 重点 / ○ 考试要求 / 空格 了解,不做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
中外城市发展
与规划史
识图
绘图
名词解释
简答
综述
周王城
●
●
●
燕下都
○
○
齐临淄
●
○
赵邯郸
○
曲阜
鲁国故城
○
郑韩故城
○
秦咸阳
○
○
汉长安
●
●
●
2018-12-03 约1.19千字 7页 立即下载
-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合辑.doc
一、中国局部
1.原始的居住形态
〔1〕天然洞穴〔2〕巢居〔3〕穴居〔4〕半穴居〔5〕地面建筑
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
〔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平安的居住区域,有假设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说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平安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平安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那么位于平安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
3.《周
2025-06-08 约6.15万字 37页 立即下载
-
《中外城市建设史》课件PPT7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结.ppt
* 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第六节 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续) 4. 城墙附属设施:瓮城、马面 马面:向外突出的附城墩台,相临的马面间可以组织交叉射击网,对付接近或攀登城墙的敌人。 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方的又称“方城”。瓮城高与城墙相同,城顶常建战棚,瓮城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 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第七节 我国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河流与中国古代城市有密切的关系,生活水源、对外交通、经济贸易等,一些城市由于河道改道或河道淤塞而被废弃。 奴隶社会——城市大多靠近河流,因为农业灌溉和居民
2018-06-26 约6.1千字 48页 立即下载
-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1.doc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
2018-02-21 约2.6万字 13页 立即下载
-
《中国城市建设史-3》.ppt
中 国 城 市 建 设 史 规划概要: 1)规划意识:“新” —— 规划格调 “尊” —— 规划气质 “博” 2)规划要点: 1、以广阔京畿(内史)作为规划背景,形成京城与京畿的有机结合 2、运用天体观念来改造咸阳 3)规划结构: 轴线: 主轴线 —— 渭北咸阳宫(重心) 辅轴线 —— 渭河 分区: 渭北大综合区 —— 咸阳旧城、六国宫 渭南大综合区 —— 扩展区 阿房宫 布局: 渭北 —— 旧城模式 集中布局 形制规整 渭南 —
2016-03-02 约3.36千字 48页 立即下载
-
中国城市建设史.doc
中国城市建设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vYcea ?(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o t8UuBq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y7nGXzLK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是一个封
2017-02-03 约1.73万字 18页 立即下载
-
西安城市建设史.ppt
写在前面 城市是人类集中生活居住的地域,生活居住的比重可以占到城市建设用地的50%,当解决了温饱的人们开始关注生存的质量时,住宅区便肩负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我们研究的是由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成就的四合院向今天单元式住宅过渡的转型时期.中国的住文化源远流长,对于这个转变成功与否的争议至今仍然喋喋不休,希望我们的调研,我们的思考可以用公正的视角看待历史,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建筑,用平和的态度看待曾经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权利指责和改变过去,至少我们可以控制和做好现在! 凋零的早期现代城市住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北部、东部、南部大片国土沦陷,城市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建筑活动停滞。 对于城市中的普
2019-07-29 约5.3千字 25页 立即下载
-
城市建设史.doc.doc
一、绘图题1、《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132、汉长安城平面图 293、曹魏邺城平面图 384、隋唐长安城平面图 485、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746、元大都平面图 1147、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138 1428、从辽南京到明清北京的城址变迁示意图二、名词、术语1、王城规划: 对王城的形制、规模、结构模式等的营建,《周礼?考工记·匠人》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最早涉及。2、三朝五门:《周礼》有三朝五门的记载,“三朝”就是外朝,治朝,燕朝或称大朝,常朝,日朝,分别用以处理特殊政务、重大政务或日常政务。“五门”为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但三朝
2018-07-04 约2.05万字 23页 立即下载
-
城市建设史【大纲】.doc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篇古代部分
绪论
城市的起源
1、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固定的居民点;
2、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
3、出现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到时期;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城市概念的变迁
1、城与廓、市与井的区别
城廓——城郭:城墙
城郭之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2、城市的原始定义:防御功能、商品交换的职能、固定的居民点
3、城市社会时期城市定义的延伸
城市的原始职能、一级法律实体、精神寓意
4、现代城市的定义: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
2025-05-17 约1.96万字 20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