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对棉织物染色工艺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创】超声波对棉织物染色工艺的探讨
1引言
棉织物一直是全世界倍受欢迎的纺织品,年消费量达432亿磅。未煮练原棉含 有约90%的纤维素和其他多种非纤维素成分,如蜡质、果胶、蛋白质、脂肪和 色素。棉前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纤维中这些疏水性的非纤维素成分,提高纤维的 吸水性,以便能够均匀的染色和后整理。棉中大部分非纤维素成分是通关过氢氧 化钠溶液传统煮练浴中加入湿润剂和螯合分散剂溶解并去除的。但是传统的的前 处理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和能源,产生大量的碱性废水,严重影响了环境。鉴于 这些因素,我们在前处理过程中引入了超声波,将方便、迅速、有效、安全而引 人关注的超声波技术应用于纺织品印染加工,可以大大缩短印染加工的时间。降 低环境污染、节省能源,同时又保持甚至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频率20Hz?20KHZ的声波属于人类正常听觉范围,称“可闻声波”;通常频率在 20KHZ以上即称为“超声波”;而频率超过5x105Hz则称为:“特超声波”。超声波 很像电磁波,可被聚焦、反射和折射,但是不同于可通过真空传输的广播等形式 的光波等形式的电磁辐射,超声波必须通过弹性介质传播。超声波在传播时,粒 子在弹性介质中被震动,按传播方向通过介质传递超声波的能量。根据其在介质 中的传递方式可以区分为:
1、 纵波,粒子平行于波的传递方向振动;
2、 横波或剪切波(shearing wave),粒子垂直于波的传递方向振动。
在气体和液体内只可传递纵波;而在固体中纵波和横波都可以传递。分子在液体 中的纵向振动造成压缩和膨胀,产生空穴作用,形成小气泡。然后,气泡膨胀, 在压缩期间剧烈破裂,产生所谓的冲击波(shockwave)。另外,超声波通过 介质传播,其能量被液体吸收而产生热量(诱导热)。超声波应用于纺织品染整 湿加工中,超声波能量、液体介质和所含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强烈的物 理化学反应,使纺织品染整湿加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超声波之所以能够改善染整加工,源于流体力学中的空化作用,即存在于液体中 的微气泡(空化核)在声场的作用下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将迅速膨 胀,然后突然崩溃,在气泡崩溃时由于液体间的碰撞,极短时间在空化泡周围的 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大约5x107Pa的高压,温度变化率高达 109K/S,并半生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达400Km的射流,这就是为在一定条件下 难以实现或不可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非常特殊的物理环境,开启 了新的化学反应通道。超声波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其目的是提高从纤维 素表面去除杂质和色素的效率。
2试验部分
2.1试验材料、药品与仪器 试验材料:机织纯棉原胚布。化学药品:无磷精炼剂YB-1 (后简称精炼剂)、氢氧化钠(分析纯)、重铭酸钾(分 析纯)。
仪器设备:超声仪(汉邦科技HB3120U)、万能强力机(DN026N)、FY电子天平(常 州市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SF-600plus测色配色仪(Datacolor)、HH—8 恒温水浴锅(中国金坛市新航仪器)、101A-3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试验仪器有 限公司)、毛效仪、烧杯、玻璃棒、锥形瓶。
2.2试验工艺条件
2.2.1传统退煮工艺
配制退煮工作液为2?5g/L,氢氧化钠0?30g/L,室温入布(浴比1:20)升温 到80?95°C,保温30?60min, 95°C热水洗两次,冷水洗,烘干岀布。
2.2.2超声退煮工艺
配制退煮工作液为2g/L,氢氧化钠20g/L,放入超声波波场内,室温入布(浴比 1:20)升温到60?80°C,保温30?50min, 95°C热水洗两次,冷水洗,烘干出 布。
60 ?80P保温30
60 ?80P
保温30?50min
冷水洗烘干
2.2.3断裂强力测定 利用HD026N型多功能电子织物强力仪来测定织物断裂强力。按国标 GB/T3923-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条样发》进行(本研究只测织物经向强力)。
试样为30cmx6cm条样,五经五纬,拆去条样长边5cm。将拆好毛边的织物放 入相对湿度为65%的干燥器(或恒温恒湿箱)中,室温(或25°C)平衡12小 时以上。
按使用说明调试织物强力仪,调节上下布夹之间的距离为20cm,旋动上夹头松 紧柄,使夹头分开约1cm的距离,从干燥器里取岀一条试样,将试样短边送入 上夹头,条样要居于夹头中间切短边纱线与夹口平行,旋动松紧柄,夹住条样。 按上述操作将条样下端送入下夹头,用铁夹夹住(短边纱线与夹口平行)条样下 端,使条样自然下垂,旋动松紧柄,夹紧条样。扳动上夹头固定锁,锁定上夹头, 设定拉伸速度为10cm/min,给岀拉伸指令,下夹头下降,直至将植物拉断。测 定五经五纬试样,各自取平均值为试样的经向和纬向强力,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