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数值分析201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土数值分析-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1.概述 如果分层足够多, 也可以接近曲线 也可以不作处理 修正:v’=v*s’/s 位移修正是以位移瞬时完成为前提 固结问题不必修正!!! 逐级施工,对每一级荷载增量,荷载是一次性施加;因此,对每级荷载下位移增量修正后累加; 如果分层无穷多,顶面位移为0; 逐级施工两种模拟方法: 1、假定初始应力,形成网格,单元数增加,求[D]; 2、不形成网格,只作为荷载; 三、开挖 开挖,就是使开挖面上的应力解除, 1.假定开挖面应力为挖去土的自重应力 第Ⅰ层, 在斜面上,由бz和бx两分量叠加,求开挖面上与自重应力等效的结点荷载。 将等大反向的等效结点荷载作用于开挖面上个结点,作有限元计算。 第Ⅱ、Ⅲ层解除的自重应力,分别为γh2、γh3。 2.除第一层外,其它各层用有限元算得的应力:界面应力内插法 第一层开挖后(荷载近似为rz),有限元可算得第二开挖面上的应力。以结点M为例,周围单元1、2、3、4的应力由有限元求得。 假定: 用四个单元形心坐标代入,分别得出四单元的计算应力,有四个方程可得a1、a2、a3、a4,代入上式,用M点坐标代入,求得M的б,即由单元应力内插得开挖面上的应力,进而求得结点力。 由于第一层开挖,第二开挖面上的应力已不是rz,用有限元算得的应力更合理。 如бx 对边界点C或D,可由其下面的结点(E、M点)线性外插: 图2-21(a) 图2-21(b) 3.由有限元解得的位移求开挖面上的结点力 (1)由各开挖面上的初始自重应力求相应结点力 {FⅠ}、{FⅡ}、{FⅢ} {RI} {RⅡ} {RⅡI} (实际上求得所有结点的结点力,但仅取用开挖面结点力保留后用) (2)挖第一层 {RⅠ}由{FⅠ}有累加而得 [K]{Δδ}=-{RⅠ} 由第II开挖面以上的各单元,计算相应由第一层开挖引起的结点力 {ΔFⅡ}1= 实际求得所用结点的结点力 仅对开挖面上的结点求结点荷载{ΔRⅡ}1={ΔFⅡ} 1 同理求得{ΔFⅢ}1 则: {RⅡ}'={RⅡ}+Δ{RⅡ}1 {RⅢ}'={RⅢ}+Δ{RⅢ}1 (3)挖第二层 [K]{Δδ}2=-{RⅡ}‘ {ΔFⅡI}2= {ΔRⅡI}1={ΔFⅡI} 2 求 {RⅢ}′′={RⅢ}'+{ΔRⅢ}2 (4)挖第三层 [K]{Δδ}3=-{RⅢ}′′ 4.Mana法 对各级开挖的开挖区的所有单元进行积分 保留开挖面上的结点荷载 (1)由各开挖面上的初始自重应力{s}0求相应结点力 {R}1 [K]{Δδ}1=-{R}1 {s}2= {s}0+ {Δs}1 (2) {s}2 {R}2 四、桩基础 (一)单桩 1.? 若受竖向荷载,可作为轴对称问题 2.? 在桩土之间设接触面单元 3.? 浇注:地基土的超固结度;浇注初期为液态 ? ? 4.? 打入桩OCR1挤压,甚至达4.0。 K01.0 (二)群桩 1.简化为二维问题 桩 板桩 ? 2.半解析元法 在y向用级数展开,以反映材料的变化和应力、变形的变化及xz向有限元数值解。 3.三维有限元法 单元、结点太多:大体积群桩承台模拟:变刚度 随着计算机容量、速度的提高,也不成问题。 ? 五、土坝浸水变形 蓄水对坝的作用: (1)水压力 作用于心墙,面力或渗流力 (2)浮托力 作用于上游坝壳 (3)湿化变形 土颗粒重新调整位置,体积缩小? 1、? 湿化试验 (1)直接法(单线法):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