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链球菌、肠球菌-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12约2.15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霍乱弧菌 结核分枝杆菌 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白色念珠菌 肉毒杆菌 淋球菌 炭疽杆菌 二、抗“o”实验 1.实验原理: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o”,链球菌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出现针对溶血素“o”的抗体。 2.操作: (1)加待测血清,阴性、阳性对照血清各1滴 (2)将胶乳液轻轻摇匀后,每孔各加1滴胶乳试剂 (3)轻轻摇动玻片,使胶乳液与血清混合均匀 (4)每孔各用一个搅拌棒进行搅拌,使胶乳液与血清充分混合均匀。 三、操作过程 五、注意事项 1.不能使用过期产品 2.搅拌棒的使用为每孔一个,不能混合使用。 六、临床意义 本实验常用于风湿性疾病、风湿热及其活动期的辅助检查。 教师示范,分组练习 七、作业 1.绘出常见病原性球菌形态图 2.记录抗“O”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 验 十 球菌、肠道菌 目的要求: 1.掌握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2.掌握链球菌及链球菌的菌落特点、菌体形态及染色性。 3.掌握抗“o”试验的操作及临床意义 链球菌的溶血性 β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形态与染色:G+球菌,矛头状 ,成双排列,宽端相对 ,尖端向外,有荚膜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有荚膜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兼性厌氧。初次分离需提供5%-10%的CO2。 18-24h后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圆形、针尖样的菌落。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培养特性:培养48h后,菌落有自溶现象,菌落的中心会出现凹陷,像“肚脐”称脐状凹陷。 肺炎链球菌 S. pneumoniae 主要生化反应 optochin试验: 含5μg optochin 纸片贴于 涂布有待测菌的平板上35℃孵育过夜,抑菌圈大于14mm即为敏感。 甲型溶血链球菌(R) 肺炎链球菌(S) 痰标本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 A群(化脓性)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G+), 无芽胞,无鞭毛,透明质酸的荚膜。 1. 形态与染色 化脓性链球菌 A群(化脓性)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 液体培养为沉淀生长; 血平板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不同 菌株溶血不一, 多数有透明溶血环(b溶血现象)。 2. 培养特性 杆菌肽敏感试验 原理:A群化脓性链球菌对杆菌肽几乎100%敏感,而其他链球菌对杆菌肽通常耐药。 方法:挑取被检菌落,密涂于血琼脂平板上,将杆菌肽纸片(0.04U/片)贴于平板上,35℃孵育18-24h观察。 结果判断:出现抑菌环为敏感,推断为A群化脓性链球菌。 B 化脓性链球菌杆菌肽阳性 无乳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 CAMP阳性 Lancefield血清凝集分型 肠球菌属 步骤和方法 1、菌落观察: 将菌株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4h后观察菌落,肠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的小菌落,菌落周围可出现α溶血环,也可无溶血环。 2、形态观察 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记录镜下细菌染色性、大小、形态及排列。 肠球菌形态类似链球菌,为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的卵圆形革兰氏阳性球菌。 3、生化反应: (1)触酶试验:肠球菌属为阴性反应。 (2)胆汁-七叶苷试验: 原理:培养基的胆汁对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只有既能在胆汁中生长,又能水解七叶苷的细菌才能表现出对七叶苷的水解活性。肠球菌能在胆汁中生长,并水解七叶苷,使培养基变黑。 方法:将被检菌1~3个菌落接种于胆汁-七叶苷琼脂培养基,35℃孵育18~24h。 结果:细菌生长,且培养基变黑色或棕褐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肠球菌为阳性。 (3)65g/L NaCl生长试验: 原理:肠球菌有很强的耐盐能力,能在65g/L NaCl血清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而链球菌的耐盐能力较弱,在此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方法:将待检菌接种65g/L NaCl血清肉汤中,35℃孵育18-24h。 结果:细菌生长且使得培养基变黄为阳性,不生长为阴性,肠球菌为阳性。 (3)PYR试验: 原理:多数肠球菌含有吡咯烷酮芳基酰胺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PYR),释放出β-萘基酰胺,与PYR试剂作用形成红色复合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