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2).ppt

发布:2025-04-03约3.25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2)第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目录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三四五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第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计数以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其中以血红蛋白为主要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120g/L,红细胞4.5×1012/L,血细胞比容0.42;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量110g/L,红细胞数4.0×1012/L红细胞比容0.37;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为贫血。第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储备被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铁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输送氧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化过程。正常情况下铁的消耗和补充保持动态平衡,缺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不同程度的铁缺乏阶段,最终出现缺铁性贫血。第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人类吸收的铁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正常每日饮食含铁10~15mg,其中5%~6%可被吸收,用于维持体内铁的平衡。但处于生长发育的婴儿、青少年和孕妇,由于铁摄入不足和需求量增加,则较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五个病因第5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吸收障碍铁的吸收主要部位为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胃酸有助于二价离子铁和血红素结合铁的吸收。因而胃切除后、胃酸缺乏、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铁吸收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

第6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慢性失血长期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的病因。失血1ml丢失铁0.5mg,失血5ml/天,即可引起缺铁。造成慢性失血的原因众多,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出血。4.偏食、挑食、习惯性吃烘烤食物者,均易患缺铁性贫血。5.膳食中动物性蛋白含量低,不利于铁的吸收。第7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6个月—2岁的婴幼儿33.8%—45.7%第8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1)妊娠三个月以上的妇女19.3%(2)育龄女性11.4%(3)青少年9.8%第9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发病机制1.组织缺氧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并运送到全身组织,严重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性损害。第10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代谢障碍细胞中许多代谢过程需要含铁的酶和辅酶参加,缺铁时各种重要的含铁酶或含铁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肌红蛋白等活性明显降低,导致许多组织和器官发生细胞呼吸障碍,细胞代谢及功能紊乱,并易发感染。第1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内含铁酶活性降低,影响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而引起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第1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和体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面色无华、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眼花、耳鸣等。踝部可出现水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等;容易兴奋、激动、烦躁等症状。第1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皮组织异常舌痛、萎缩性舌炎、舍质绛红、口角炎、皮肤毛发干燥无光泽、指(趾)甲变薄、变脆,重者变平或凹下呈匙状。异食癖为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第1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异食癖患者第15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贫血形态分类MCV(fl)MCH(pg)MCHC(%)常见病正常值80—9428—3232—38大细胞性贫血943232—38巨幼红细胞贫血正细胞性贫血80—9428—3232—38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性小细胞贫血802832-38肾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802832缺铁性贫血第16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血象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低限,网组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白细胞多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