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热能工程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勇于创新探索和解决工
程问题的能力、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视野、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能胜任高等教育、科
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未来的杰出人才,满足社会对能源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
才需求。
二、基本要求
本科毕业生应拥有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理论基础,牢固掌握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开拓和创新知识的科学素养;具有解决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
能力。
(3) 具有对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设备、流程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能力。
(4) 具有在专业实践中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5) 具有现代工程管理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执行、团队组建和领导能力。
(6) 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
(7) 具有国际视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 具有终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 17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 142;夏季学期实践环节 18学分,综合论文
训练 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13 门,40 学分
机械设计基础(1)(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 B(2)(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 B(3)(2学分)、制造工程
基础(3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材料力学(4学分)、工程材料(2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
热学(3学分)、流体力学(4学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3学分)、控制工程基础(3学分)、燃烧理论
(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1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
(2) 体育 4学分
第 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 5-
6 学期为限选,第 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
英语课程共计 8学分(其中至少 4 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夏季学期设置 2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 1-3年级完成,学分计入实践环
节。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
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
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外语实践
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
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
取得 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理工类) 13学分
文化素质课(理工类)包括文化素质核心课及新生研讨课和一般文化素质课,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
修满 13 学分。文化素质核心课及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 8 学分,要求其中必须选修 1 门基础读写
(RW)认证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除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
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
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
建议本专业在①、②、④和⑤中选修 1门核心课程,其中⑤应选非能源类课程。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35学分
(1) 数学 6门 20学分
1)必修 4门 15学分 微积分B(1) 5学分 微积分B(2) 4学分 线性代数(1) 4学分 线性代数(2) 2学分
2)限选 2门 5学分 随机数学方法 3学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学分
104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