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质量体系文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监视、检验、确认和监控,产品的防护、放行交付活动及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特殊过程的确认、产品工序和服务的外包控制以及原材料和产品的搬运、贮存、包装、防护、交付的管理。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相应的技术、工艺文件;原材料复验、质量事故的处理批复和产品的放行;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检验和验证、标识和质量异常反馈;对外包厂商工艺方面的指导,并对参与开发的外包厂商进行评估,为确保外包厂商提供依据,对外包厂商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协助,并对送外加工提出标准要求、质量的追踪和检验。
3.2 生产设备部生产策划、生产计划、指导车间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的防护工作;生产设施、监视设施的管理、维护修理工作;外包事宜的申请;原材料和成品的入库和装卸及搬运、相关信息的沟通和产品调转的协调。
3.3 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组织生产设备部、技术质量部对外包商的产能、设备和工艺能力、质量管理能力、服务、信誉等进行评估。
3.4 仓储部负责进厂物资和顾客提供物资的接收、贮存、保管、发放工作。
3.5 销售部负责产品交付后的售后服务工作和就顾客财产事宜与顾客的沟通工作。
程序
4.1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 生产计划
1)生产设备部根据销售部的订单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结合本公司生产特点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生产任务单》,并下发至生产车间、班组,作为生产和采购的依据。
2)生产设备部依据生产计划通知安排生产并调度各车间、班组,各生产车间跟班检验员做好每班的生产产量以及质量的自检情况,生产设备部统计每天、每周、每月的生产情况,编制生产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作为制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依据。
4.1.2 技术文件的制定及控制
1)技术质量部根据客户的质量要求,编制技术、工艺文件,并编制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图纸,以指导生产作业按工艺文件规定执行。
2)工艺文件通常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工艺操作规程等。
3)人力资源部应按文件发放范围的规定将有关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艺技术文件等文件的有效版本发放到所有使用部门,使所有使用场合都获得有关产品特性信息。
4.1.3 人员的控制
人力资源部负责生产所需人员的招聘,以及对从事生产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具体包括岗前作业指导书的培训、所从事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所使用的设备的知识的培训,使员工能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并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
4.1.4 设备的控制
生产设备部应按过程质量要求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确保满足过程能力的要求。
生产设备部负责编制设备的操作规范、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定保养内容,并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做好设备的点检以及交接班记录的工作。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做好设备每日的巡点检工作,做好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影响生产,并做好每天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生产设备部按照《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对生产设施、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配备足够必要的测量、监视设施,以控制重要过程参数和质量特性。关于测量和监视设备的管理详见《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过程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过程控制规范相关文件的要求。
4.2 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控制
4.2.1 过程设置和确认
过程控制设置的原则:不遗漏、不重复,能反映生产过程质量的状态,满足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要求。
过程的确认,根据工艺流程图以及各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确认主要过程和特殊过程。
主要过程包括:
A:直接影响质量的工序(离心、张拉、蒸养、笼筋焊接等);
B:产品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
C:工艺复杂,质量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较高或问题发生较高的工序。
特殊过程:型式试验
4.3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4.3.1 目的
防止产品实现过程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产品的可追溯性,应采用适宜的标识方法予以控制。
4.3.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原材料、产品加工过程和出厂标识的可追溯性要求以及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可追溯性。
4.3.3 原材料的标识
技术质量部负责控制成品检验和原材料半成品进厂检验状态的标识,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单》的记录以便于及时跟踪原材料的质量。
仓库负责水泥、黄沙、石子、矿粉、减水剂、脱模剂、PC钢棒、冷拔丝、端头板的收货、储存、搬运过程中标识的转移、投产前和产品储存交付的标识。
3)原材料进厂必须按生产厂家、进货质量分期、分批合理堆放不得混杂,并挂牌标识。
4)进厂原材料必须符合标准,符合标准的可用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