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oc

发布:2018-01-26约5.5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 要]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重要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确方向、突出地位、丰富内容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制度保证、实际效果、目标实现四个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才能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成长规律,助力国家大力培养人才资源的伟大事业。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在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提出,目的是为了遏制当时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1999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从此得到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进。与人的素质相对应,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教育体现出如下三个重要特征: (一)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力量创造相应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并“机会均等”最终面向每一位社会成员,且不允许对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进行区分,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分阶段、有重点、有特色地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遵循着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层面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实现个体素质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个体最优发展的统一局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是强调在具备良好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掌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等当代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素质,从而提高个体的发展自由度和未来可塑性,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实现,提倡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激发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最终通过职业的、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实现向高层次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迁移。 (三)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具体到时间、空间以及渠道三个方面,通过整个体系的开放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封闭”,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素质教育内容及范围的拓展。时间上要面向未来,具有超前战略性,立足于使年轻一代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空间上要不断拓展,发掘学生可接受教育的各种场所,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打破校内、课堂、教师和课本的局限;渠道上要动态创新,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有时代感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等教学方法及形式,突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自的优势渠道,实现素质教育内容的互补。 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也包含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更加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性方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1、素质教育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摆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全局性和战略性课题,也是理性审视思想政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