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实施摘要.ppt

发布:2017-06-18约1.71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尿动力学是泌尿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及机理,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是直观、量化反映尿路功能较为理想的方法。 由简而繁依次为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尿道压力分布、肌电图、压力流率分析、漏尿点压力测定、排尿性尿道压力测定、动态尿动力学测定、影像尿动力学测定等,这些项目在国内均已陆续开展。 *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实施 (一)尿流率检查的实施 尿流率是将患者某一次的排尿过程图形化及数字化 尿流率检查的影响因素 年龄:随年龄降低 尿量:不少于125~150ml 体位:站立位 心理 环境 重复性:可能不完全一致 封闭式尿流率检查室 尿流率仪: 称重式 转盘式 ?尿流率检查注意要点 环境 !!! 膀胱过度充盈与尿量不足同样影响结果 2次或以上检查时结果更可靠 2次或以上检查时尿量仍不足时不应勉强 图形的描述具有重要意义 不能真实反映梗阻 (二)压力流率检查的实施 压力流率检查是人为浓缩一次排尿周期 将充盈期及排尿期的压力变化及流率变化同步图形化及数字化 压力流量测定所需基本参数: !膀胱压 !腹压 逼尿肌压(膀胱压减去腹压即为逼尿肌压力) !尿流率 病人检查体位: 原则上应采取生理体位, 如男性站立排尿, 而女性坐位排尿。 测压系统: F8以下的双腔测压导管测定膀胱压 一腔道---用于膀胱压测定 一腔道---用于膀胱灌注 普通管与单“J”管 气囊测压管测定直肠压 套上避孕套可反复使用 插入深度为10~15厘米 测压系统内充满液体 了解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性时测肌电图 肠道准备: 直肠壁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可造成逼尿肌压的人为下降 特别是直肠壁的蠕动经常干扰压力测定(如图5) 因此在尿动力学检查前禁用泻药, 一般嘱咐患者检查前排尽大便即可。 测压过程: 膀胱灌注速度为40ml/min 充盈初期嘱患者定时咳嗽, 了解膀胱的稳定性, 确定膀胱压和直肠压是否反应一致 测压过程: 有时因膀胱灌注初期,膀胱测压管贴壁而导致传导差, 但灌注少许液体后,膀胱内传导变为正常 患者充盈末期及排尿结束时均应嘱患者咳嗽 结果判断: A-G图------BOO的金标准 结果判断: Pmuo40cnH2O 尿流率 逼尿肌压 a b 下降支斜率=a/b Pmuo 可疑区的诊断 斜率 ?2 + Pmuo ? 40 cmH2O 无梗阻 斜率 2 梗阻 Pmuo 40 cmH2O 梗阻 结果判断:AG数=Pdet at Qmax-2Qmax AG数大于40 ------梗阻 AG数在15~40之间 ------可疑 AG数小于15 ------无梗阻 0 20 40 60 80 100 0 5 10 15 20 25 30 尿流率 逼尿肌压 AG 40 AG 15-40 AG 15 国际控尿协会(ICS)简化了A-G图 取消斜线部分可疑区 其他判断标准与A-G图相同 结果判断: ICS ICS暂时标准压力流率图 尿流率 逼尿肌压 结果判断: LinPURR图(又称Shaffer图) 0 I II III IV V VI VW W- W+ N- N+ ST Pdet [cmH2O] Qura [ml/s]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该图可得出半定量的梗阻严重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 便于临床统计学分析比较(适用BPH) (三)影像尿动力学的实施 膀胱测压同时显示和摄录X线或B超的下尿路动态变化图形。 (压力流率检查 + 膀胱尿道造影) 尿动力学仪要求高 成像设备: X线检查台或C型臂X线机 应具备影像输出功能 对影像制式无要求 B超声 能了解近端尿道形态变化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