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复习与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因数和倍数复习与整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围绕 “猜老师电话号码:139ABCDEF9G”这一环节建模,有效利用“问题1:? A是2与3的乘积” → “问题2:? B是数字6的所有因数的个数之和” → “问题3:C是2最小的倍数”这3个问题,使“ 因数与倍数 → 合数与质数 → 偶数与奇数” 这些琐碎的知识形成一条系统的知识链 ,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顺理成章地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大块:先复习因数和倍数、接着复习合数和质数,最后复习偶数和奇数。练习题型设计要有新颖性,有一定趣味,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复习课的单调与枯燥。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与复习,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复习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图。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谈话直接导入:看到幻灯片,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那你能用本单元的知识来破解我的电话号码吗?( 出示课件)生独立做在作业纸上。
二、师生共同梳理知识
(学生独立做完后,分3个层次汇报交流)
1.第一次建模 :因数与倍数
借助问题1:? A是2与3的乘积 师:A是什么数?你是怎样得到6的?
师:看到2×3= 6 这个等式,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生: 我知道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板书:因数、倍数
师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生:2是6的倍数,6是3的倍数。
师追问:那可不可以说2是因数,6是倍数?
生:不能,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得出: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板书:相互)
师:(相互)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那我能不能说:20×0.3= 6 ,20和0.3就是6的因数,6就是20和0.3的倍数?
生:不能,0.3是小数,我们研究的是自然数。
师小结:对,我们现在研究的是非0的自然数。
2. 第二次建模:通过对因数个数的梳理分解出合数、质数和1
借助问题2:? B是数字6的所有因数的个数之和) 师:这个B代表几?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得到的?
师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6所有的因数?? (? 一对一对找、小到大找)
师:看到1、2、3、6这4个数,你还可以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6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6,也就是它本身。6有4个因数。
师 :黑板上的哪些数跟因数的个数有关?(? 板书:质数、合数)
师:谁来介绍介绍这两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概念)
师追问:这两类数分的时候是以什么为标准的?(板书:因数个数)
??????? 那这4个数中,你能分分类吗?那1呢?为什么?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可以根据因数的个数把数分成合数、质数、1.
3. 第三次建模:通过对2的倍数的梳理,整理出偶数、奇数及2、3、5倍数的特征
借助问题3:C是2最小的倍数 师:C是几?看到这个2,你想说些什么?
师:2是偶数,你是怎么判断的?(凡是2的倍数的数都是偶数)那不是2的倍数的就是什么数?(板书:偶数、奇数)
师:那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是0、2、4、6。。。。。)
师:由2的倍数特征,你还能想到哪些数的特征?请同桌之间说说
师:利用倍数特征分分类(课件)
找一找:
56??? 15?? 204??? 30
哪些数是2的倍数:
哪些数是5的倍数:
哪些数是3的倍数: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你觉得哪些数比较特别?(30) 204? 15 那他们都特别在哪里?
师出示课件? 2、3、5、倍数特征
师:在刚才的知识梳理中,我们知道了偶数、奇数是由谁产生的?
4. 其他数字的交流汇报
师:D是10以内最大的偶数是几?那你知道20以内最小的偶数吗?
师:E、 F各代表数字几?
师追问:为什么都是1却又两种不同的说法?(分类依据不同)
师:G的个位同时被能2和5整除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三、知识梳理形成网络知识结构图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号码,就梳理出了这么多的数,知道了他们之间存在各种的关系!但是那么多概念就这样随意放在一起合理吗?你能否把它构建成一个科学的,能看出联系的知识网络图呢?那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把这些数整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