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策略渗透.doc

发布:2017-08-30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策略渗透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80—01 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确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习者的重视。有效的学习策略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语言学习策略的渗透和指导上,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学习策略 渗透 一、前言 1.1 学习策略的界定和分类 学习策略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确立,尤其是对在学校学习的学习者来说,如果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就会使其终身受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已有文献,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观点可归纳为:(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 1982);(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 1988);(3)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与步骤(Rigney, 1978);(4)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 1986)。 国内学者对学习策略也有不少研究。文秋芳( 2003)将其定义为:“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这一定义说明了学习者若能掌握和运用语言学习策略将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提高语言学习成就的目的。史耀芳(1991)研究指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和技巧。胡斌武(1995)则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学习活动的内部学习方式或技巧。 以上观点才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如果把上述观点加以综合考虑,这样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学习策略的完整图景,揭示出学习策略的本质。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的完成某个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等而采取的宏观策略以及学习者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些认识(Oxford,1990; O’Malley Chamot, 1990; 文秋芳, 1996)。 在学习策略的分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人们分类是所采用的依据和标准不一致造成的。Ellis(1989)认为Oxford 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归类是目前最为细致和全面的。Oxford(1990)根据策略和语言材料的关系把语言学习策略归为两大类: 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文秋芳(1996)将学习策略分为以下四类: 管理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而新英语课程标准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几大类。 1.2 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实证研究所证实。Oxford (1990)认为语言学习策略可以“使学习更容易、快捷、有趣、自主和有效, 从而使学习转移到其他学习环境之下”。文秋芳(1995)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策略的使用对成绩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学习策略和熟练运用这些策略的能力作保障,即使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启动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也不可能持续下去。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能力(Wenden 1991)。 Macaro(2003: 109)也认为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的培训也可以帮助克服动机削弱的问题。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式都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从而造成学习者的学习依赖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储存和提供信息,能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课内外运用学习策略辅助语言习得。所以“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要求学习者学会使用学习策略,它是提高学习效率,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二、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 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语言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有很多,如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