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必修3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共41张PPT).ppt

发布:2018-05-02约4.38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学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明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生产实践时,有许多技术需要解决和探讨。 (2)领悟预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问题反馈 1.生长素和秋水仙素都可以培育出无子果实,它们有什么异同?(共性)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如何解释?(共性) 3.生长素作用机理。(共性) 问题探讨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度不同 你能从中解读到哪些信息? (2)实验分析 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 预实验 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分别枝条 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 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浸泡法:把插条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 深约3cm,处理几个小时至一天。 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 (防止蒸发,改变浓度)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插条的情况、浸泡时间的长短、温度 等,实验中这些变量应处于 条件下。 NAA溶液的不同浓度 插条生根的数量(或根长度) 相同且适宜 注意事项 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1.所选枝条: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 2.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 3.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解读 据图可解读以下信息: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 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解读 据图可解读以下信息: (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高和低是相对而言。 (5)不要将AA′、BB′、CC′段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6)A′、B′、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0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根 芽 茎 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1.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不同。根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mol/L;芽最适浓度大约是10-8mol/L;茎最适浓度大约是10-4mol/L。 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不同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促进生长的机理:生长素促使细胞纵向伸长,从而生长得快。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幼根 老根 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生长素的作用与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一般规律: 浓度:低-促进 高-抑制 过高-杀死 敏感性: 同一植株上—— 根 >芽 >茎 同一植株上——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不同植物——双子叶>单子叶 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与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 顶端优势 植物的向光性 根的向重力性(向地性) 茎的背重力性(背地性) 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形成原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