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的课堂效率23.doc

发布:2018-10-13约1.6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的课堂效率 桐城望溪职校 吴成刚 关键字 兴趣师道尊严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者,好者不如乐者兴趣是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学习兴趣取得良好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中国历来的“天地君亲师”观念传道授业解惑的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听了再传给下一代师生之间没有更好的交流。文化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创新就应该学习西方:老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互相学习交流,新思想新概念的产生,多听不同的声音,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快。对待文化不应该只是用仰视的姿态,还应该有审视的目光。在中专班上,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如普高生快,那只能细讲慢“咽”了,虽然有时不能把计划全部完成,但如果一位的追求速度把所有的也讲了,效果会怎样呢?我想也许只有几个人能掌握全部要求,这对整个班级今后班风,学风都不好!大家知道: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不懂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久而久之.多数人不学,到时也会影响那少数几个会学人结果是连那少数几个也没有了然后出示基础练习 练习1 已知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若,则 (2)若,则 练习3:求等比数列前8项和; 变式 1、等比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是; 变式2、等比数列求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变式3、等比数列求前2n项中所有偶数项的和。 这样通过练习1、2两道简单题来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浅、快” 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公式的结构特征.然后通过练习3进行层层深入,掌握新知。在练习过程中,先由学生独立求解,然后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完成情况,寻找学生中的闪光点,给予热情表扬。 这样的“递进式”的设置问题,使学生能逐渐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对下一个问题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我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是考试,还是升学?在职业高中,不存在多大的升学压力,那就是考试了。但考试又是什么呢?考我教的,还是学生学的。也许是两者兼之。但不管什么目的。课上能让这些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基本上按我的预期去动手做,动脑去学,且能学到东西,哪怕只有一个知识点,我觉得就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不要一开始就快,要看到学习知识犹如滚雪球,开始很慢,后来会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大的。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组分好后,以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同学按要求自己动手做做,然后老师或者各组长相互检查别的组的成员完成情况,对做的又好又快的组给予表扬和加平时分,有时也让每个小组随机选代表上黑板板演,进行小组“板演竞争”,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容易把每一位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气氛中。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掌握今天所要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很多,有时下课了,学生还追着我对他们进行评价。 我们知道,职高学生中大部分都有问题,而且问题是层出不穷。但相信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只要做到在理解与尊重,平等交流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精心设置好一个个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寻找丰富的背景资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踏踏实实在职高生涯中有所收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