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原理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称为()
A. 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C.转运贸易D.过境贸易
2.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值D.对外贸易依存度
3.国际贸易额是()的总和
A.各国出口贸易额B.各国进口贸易额C.各国进出口贸易额D.各国总贸易额
4.以货物通过管径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
A.总贸易B.专门贸易C.过境贸易D.转口贸易
5.贸易顺差是指()
A.进口贸易额大于出口贸易额B.进口贸易额小于出口贸易额C.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D.国际收入小于国际支出
6.某年世界出口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A.3.3万亿美元B.1.6万亿美元C.1.7万亿美元D.0.1万亿美元
7.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8.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D.托马斯孟
9.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主张()
A.公平贸易B.自由贸易C.保护贸易D.管理贸易
10.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
A.各国间价格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11.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D.普雷维什的贸易理论
12.中国生产一只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一辆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泰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3个赫11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和出口手表D.泰国不宜参加社会分工
13.俄林认为()是国际分工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C.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14.分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贸易获得利益,一个常用的指标是()
A.贸易条件B.收入贸易条件C.单因素贸易条件D.双因素贸易条件
15.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C.国际商品协定价格D.政府贸易协定价格
16.贸易条件是指()
A.测试产品竞争力水平的指标B.企业从事进口贸易必须具备的条件C.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D.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
17.李斯特贸易保护主要特点为()
A.保护幼稚工业B.保护成熟工业C.保护垄断工业D.保护衰退工业
18.对外贸易乘数论属于()
A.自由贸易理论B.保护贸易理论C.超保护贸易理论D.管理贸易理论
19.已知一国的贸易顺差为30亿美元,投资增加额为20亿美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8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为()
A.1.8 B.1.6 C.0.6 D.2.6
20.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外流
A.纸币B.贵重金属C.资本D.货币
21.新贸易保护主义“奖出限入”的重心是()
A.限制出口B.鼓励出口C.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并重D.放松进口管制
22.进口关税中的正常关税是指()
A.最惠国税B.普惠税C.特惠税D.普通税
23.有效关税率代表队()部分的有效保护
A.产品增值B.最终产品C.原材料D.中间产品
24.政府机构在采购货物时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政策属于()
A.其实型政府采购政策B.进口押金制C.进出口国垄断D.国内税
25.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原产地证,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这种非关税措施称为()
A.全球绝对配额B.国别绝对配额C.全球关税配额D.国别关税配额
2.6进口最低限价要求,凡进口商品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时,进口国可以征收()
A.反倾销税B.反补贴税C.差价税D.进口附加税
27.商品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是(
A. N = (Px / Pm )×100% B. N = (Pm / Px)× Qx
CN = (Pm / Px)× Zx D N = (Pm / Px )×100%
某国对某种商品规定,全年进口额在200万美元以内征税10%,超过200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除原征的关税外再加征关税60%,这种措施称为(
A.混合税 B 罚款 C关税配额 D进口附加税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征收从量税,其保护作用()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前三种都有可能
A.技术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