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其临床意义.doc

发布:2018-01-30约2.7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其临床意义 朱 琳(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26-02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美国尼高力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12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74例,占66%。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尺神经异常率为26.8%,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糖尿病(DM)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没有神经电生理检查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检查。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以导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多以明显,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直接影响愈后。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能否早期治疗的关键。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确诊率,对1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并与健康人的NCV比较,探讨其在DP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2例DM患者均是长沙市第四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之间住院患者,糖尿病诊断符合1985年WHO制定标准,其中1型7例,2型95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28—79岁,平均58.1岁。病程1月—35年,平均8.6年;有22例主诉肢体麻木、疼痛和/或肌无力、排汗异常等症状。DPN的诊断标准:①感觉障碍;②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肌无力,萎缩;④植物神经损害;⑤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依据以上标准确诊为DPN者10例。对照组为60例健康自愿者,男24例,女36例,年龄28—62岁,平均42.8岁。 1.2方法 采用美国尼高力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MCV检测是用刺激电极在神经传导通路的两个特定部位给予电刺激,用记录电极在该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同一表面记录动作电位。测量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和感觉电位起始潜伏期,计算出SCV。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腕部刺激时,应使刺激器阴极在距离记录电极近端6.5cm处。 1.3判断标准和计算方法 参照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康复科肌电图室及结合本室相同仪器检测的对照组的正常值,把病例正中神经、尺神经的MCV、SCV正常值定为ge;50m/s,腓总神经的MCV、SCV正常值定为ge;45m/S。低于上述各值为减慢。 1.4分组 根据病程分为3组。A组,病程le;5年,54例;B组,病程5—10年(包括10年),30例;C组,病程>10年,28例。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plusmn;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非配对t检验。 2 结果 112例患者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0例,经NCV检查,确诊为DPN者增到64例,即确诊率由18%上升至66%。 2.1DM患者NCV异常率 对DM患者,按上述标准判断MCV和/或SCV减慢为异常者,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80/224),尺神经异常率为26.8%(60/224),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138/224)。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2.2DM患者不同病程的MCV的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DM患者中A组和B组正中、尺和腓总神经MCV有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明显减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DM患者不同病程的SCV的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DM患者中A组和B组正中神经SCV有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gt;0.05),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尺和腓总神经SCV有减慢,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有减慢并有统计学意义(Plt;0.01)。比较,SCV异常先于并重于MCV异常,下肢先于并重于上肢。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