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期中专项复习 修辞手法及运用(含解析).docx
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期中专项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一、单选题
1.【任务三】活动总结
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结束后,四位同学写了感言,使用修辞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倡议好比是一声春雷,唤醒了我们阅读的渴望,让我们畅想美好的阅读时光。
B.同学们的朗诵,好像一首首激情澎湃的小夜曲,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
C.同学们分享的书法作品,仿佛跨越时空,无声诉说着古圣先贤的得与失、喜与悲。
D.课本剧《杞人忧天》发人深省,《皇帝的新装》让人捧腹,《雪地捕鸟》令人神往。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世间呢?(反问)
B.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设问)
C.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D.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比喻)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下列选项中,与语段画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D.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采访后写的一篇小说,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B.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主持编撰,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D.古人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公”“翁”是对男子的谦称。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当的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比如“布衣”借代“老百姓”,“丝竹”专指“乐器”。
B.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桃夭》,“灼灼”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南面。
7.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上,东,以上,之下都是名词。
C.《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
10.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
阅读,为你打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三、积累与运用
11.为庆祝联合国第六个“国际茶日”,学校传统文化社团在2024年5月21日举办“中国茶和天下”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为向同学们介绍茶文化相关知识,小语和小文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依据材料补全二人对话。
材料一: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通过设立“国际茶日”,是为了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