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模拟调制技术..doc

发布:2017-01-08约3.28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工程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数字通信技术 课程代码: 201303011 任课教师:  张洪梅 授课班级: 1301001、1303201 授课时间: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重庆工程学院教案 周课次 第3周 第5次课 学时 2学时 教学地点 第六教学楼113 教学任务 名称 调制的基本概念调制的基本概念 这称为调制定理,是调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3-1 调制的示意图 三、调制的功能 调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调制的分类 教学小结:调制的基本概念。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重庆工程学院教案 周课次 第3周 第6次课 学时 2学时 教学地点 第六教学楼113 教学任务 名称 模拟线性调制 教学目标 【含知识、技能、素养目标】 掌握模拟线性调制中的幅度调制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幅度调制 教学难点 幅度调制 主要教学环节、方法及内容设计 时间(分) 一、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图3-2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m(t)为调制信号,sm (t)为已调信号,h (t)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达式分别为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对于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规律而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由于这种搬移是线性的,因此幅度调制通常又称为线性调制,相应地,幅度调制系统也称为线性调制系统。 1. AM信号的调制 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H (ω)=1),调制信号m (t)叠加直流A0 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幅(AM)信号。AM 调制器模型 图3-3 AM调制的模型 AM 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3-5 (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m (t)的上限频率为ω H。显然,调制信号m (t)的带宽Bm= ? H。 AM 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 2.AM 信号的解调 调制过程的逆过程叫做解调。AM 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SAM (t)还原为调制信号m (t)。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 (1)相干解调,如图3-5所示 (2)包络检波解调,如图3-6所示。 图3-5 AM信号的相干解调 图3-6 A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 将已调信号乘上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的载波,得 由上式可知,只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就可以讲第1项与第2项分离,五失真的恢复出原始的调制信号。 图3-为串联型包络检波器的具体电路及其输出波形,电路有二极管VD、电阻R和电容C组成。 1.DSB信号的调制 DSB调制器模型如图3-8所示: 图3-8 DSB调制的模型 可见DSB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其时域和频域表达式分别为 DSB信号是不含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与AM信号相同,也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 式中:Bm = ? H,为调制信号m(t)的带宽; ? H 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2.DSB信号的调解 乘法器输出 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项得 即无失真地恢复初始电信号。 教学小结: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常规双边带调幅,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重庆工程学院教案 周课次 第4周 第7次课 学时 2学时 教学地点 第六教学楼113 教学任务 名称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教学目标 【含知识、技能、素养目标】 理解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教学难点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主要教学环节、方法及内容设计 时间(分) 一、内容引入 日常生活中信号的产生、传播、消失 二、调频信号的产生 对比生活中信号产生的方法,产生调频信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直接法就是利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线性变化。振荡频率由外部电压控制的振荡器叫做压控振荡器(VCO),它产生的输出频率正比于所加的控制电压,即 式中: ωc是外加控制电压为0时压控振荡器的自由振荡频率,也就是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Kf为比例常数。若用调制信号作控制电压,产生的就是FM波。 直接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实现线性调频的要求下,可以获得较大的频偏。 缺点是频率稳定度不高,往往需要附加稳频电路来稳定中心频率。 图3-9 间接调频 三、调频信号的调解 1.非相干调解 由于调频信号的瞬间频率正比于调制信号的幅度,因而调频信号的调解必须能产生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