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众传媒的发.ppt

发布:2018-03-19约2.98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众传媒的发展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传统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传媒(前三种又称印刷传媒,后三种又称电子传媒), 狭义上,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传媒(今天应包括互联网),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即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使命,因此又被称为新闻传媒。 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这四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2.发展 维新派发表文章,宣传 维新 思想; 《时务报》《国闻报》《湘学报》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 维新派 展开论战;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 民主科学 思想。 《新青年》《每周评论》 3、 繁荣 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 从19世纪中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 2.中国电视: 1958年 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 后,电视逐渐普及。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 “19世纪是铁路时代, 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 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大众传媒与政治 —— 2、大众传媒与社会转型 3.大众传媒与全球化 4.大众传媒与经济发展 5.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承 大众传媒呈现的大众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端。人们抱怨报纸上信息太少,有限的版面上的新闻也是“炒作”,多家报纸经常出现内容的同质化。广播电视的娱乐性、广告性、和商务性节目占据了许多时间段,很多节目趋向媚俗。 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当代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类型和全球化进程对大众传媒业的制约和推动,愈益受到人们的广泛而深切的关注。 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形成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 《 中国丛报 》和《 万国公报 》等。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红色中华》 《 新华日报》《 解放 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 人民日报 》、《红旗》 还有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报刊 《 光明日报 》、《文汇报》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 ? 保留存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优点: 主要任务: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 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疑点2】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①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③对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 (1)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定军山 》 (2)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3)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渔光曲》、《风云儿女》 (4)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 生活和 革命战争 题材 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疑点3】电视普及的因素有哪些? 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遍电器。 ②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