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互联网大众传媒书籍影视广播报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思考: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报纸的故乡在哪?兴起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
(一)报刊业的兴起阶段——新式报刊的出现表现:A)19世纪中期左右,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报:《中国丛报》(广州)《万国公报》(上海)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B)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艾小梅1873年汉口)
(一)兴起(起步)阶段《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民报》;——《新青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二)报刊业的发展阶段:近代三次办报高潮
戊戌变法时期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朱执信章炳麟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三)报刊业的繁荣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报刊的作用: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主要作用。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党报党刊:主导宣传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大量出现信息含量扩大,报道领域拓宽报刊走向世界特点局限: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影响普及不如影视(1949年,中国文盲率高达80%)
二、影视业的发展“电影之父”电影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无声京剧影片,中国电影业诞生。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3、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4、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定军山》《歌女红牡丹》《风云儿女》电影的形成与发展:《渔光曲》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A起步:B成熟:——以左翼思潮为主流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任景丰谭鑫培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剧照蔡楚生——汕头潮阳人王人美
聂耳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