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___教案(大纲版·高一上)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___教案(大纲版·高一上).doc

发布:2018-04-25约4.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 教学目的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正确规范的解题格式 3.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三.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四. 知识分析 (一)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微粒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微粒之间的数目关系,也就是化学计量数的关系。A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符号为,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符号为……,它们的单位为1。 例如: 化学计量数之比 1 : 1 : 2 扩大倍 物质的量之比 化学计量数之比 : : 扩大倍 : : 物质的量之比 小结: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三)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例:某浓度的溶液恰好与(标准状况)完全反应,计算: (1)生成的的物质的量(2)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 ——化学方程式 2 1 ——关系量 ——已知、未知量 (1) ——列比例 ——计算结果 (2) 答: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该溶液 ——答话 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题思路:1. 根据题意书写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明确已知条件 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参加反应的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不纯物质的量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量,未参加该反应的物质要设法除去等等。 3. 建立已知与未知量的正比例关系。求出未知量 注意事项: 1. 全面分析,挖掘隐含条件,找出已知与求解的联系,形成正确而简捷的解题思路。 2. 一般要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展开计算。 3. 解题规范化:解、题设、方程式(或关系式)、关系量、比例式、结果、答话。解答过程还要有必要的语言过渡。 4. 计算过程必须代入单位:上下单位要相同,左右单位要相当。 5. 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全面性,有效数字。 【典型例题】 [例1] 为测定氯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氯水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溶液,把游离出来的碘单质按下列反应进行定量分析:,耗去了、的硫代硫酸钠溶液,试问氯水中溶解了多少克氯气? 解析:本题可以根据方程式逐步计算,但较为繁琐,若采用关系式法,就会使计算过程大为转化。答案: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推出关系式: 2 答:氯水中溶解了。 [例2 ] 已知在70℃的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现有,将其通入到足量70℃的溶液中,反应完全后得到溶液。 (1)写出在70℃的水溶液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总反应方程式。 (2)计算完全反应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除外)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第(1)问,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来确定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而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 答案:解:(1)设生成为,为,则生成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据此可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代入方程式求得:;; 所以三种物质的浓度为:;; 点评:本题运用了得失电子守恒进行了计算 [例3] 取和,溶于水,在此混合物中逐渐加入盐酸,反应明显分三个阶段进行,若加入为,溶液中、、分别为、、,试计算在值增大的不同阶段,值范围和对应的、、值,并将其结果填入下表中: 加入 解析:认真审题,可知此题隐蔽着两个解题必需的隐含条件。 其一,将、、溶于水要发生反应: 其二,反应的顺序。加入后,先与反应,再与反应,最后与反应。 只有找出了上述两隐含条件,才能顺利地作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