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章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 第四节 财产清查 第五节 工作底稿 (二)结账 定义: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结账的程序: 1、结账前,必须将属于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和应由本期受益的收入、担负的费用全部登记入账。具体结账的程序如下 : ①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②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③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④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2、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季、年)发生额的(如各项收入、费用账户等),应单列一行进行发生额的登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季)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为了反映自年初开始直至本月末为止的累计发生额,还应在月(季)结下面再单列一行进行累计发生额的登记,并在下面再划一单红线至余额栏。 ①办理月结 ②办理季结 ③办理年结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财产清查后,如果实存数与账存数一致,账实相符,不必进行账务处理。 当实存数大于账存数时,称为盘盈。 当实存数小于账存数时,称为盘亏。 实存数虽与账存数一致,但实存的财产物资有质量问题,不能按正常的财务物资使用的,称为毁损。 为了核算和监督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情况,需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该账户下设置“待处理流动财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财产损溢”两个明细分类账户 (一)存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定额内的盘亏,应增加费用;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应由过失人负责赔偿;非常事故,如自然灾害,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款和残料价值后,经批准列作营业外支出等。如果发生盘盈一般冲减费用。 (2)未达账项处理 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造成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账款。 未达账款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企业已经入账而银行尚未入账的收入事项,如将销售收入的银行支票送存开户银行,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企业已经入账而银行尚未入帐的付出事项,如企业因购买材料签发银行支票,支票尚未送到开户银行。 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收入事项,如银行代企业收到一笔应收账款,而票据尚未转到企业。 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付出事项,如开户银行收取企业向银行借款的利息,而票据尚未转到企业 (一)工作底稿定义 将一定会计期间核算所得到的会计资料汇集到一起,为最终取得一定的会计信息而进行调整、试算、分析的表式。 (二)工作底稿编制的步骤 1)试算表的填制——将总分类账各账户的名称填入会计科目栏内,同时将各账户的余额填入试算表的借方栏和贷方栏。 2)账项调整的填写——首先,应确定其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然后在账户调整栏内填写账项调整分录3)调整后试算表的填制 3)将“试算表”与“账项调整”两栏相同科目的借、贷金额合并,同方向金额相加,反方向金额相减。合并所得的金额就是“调整后试算表”相应会计科目的金额,将其填入“调整后试算表”栏内 4)账项结转的填写——对于期末应予结转的账项,首先应确定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然后在“账项结转”栏内填写结转分录。 第五节 工作底稿 会计学原理 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一、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二、编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1、期末账项调整 2、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3、对账 4、结账 5、编制工作底稿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一、应计收入的账项调整 如应收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应收销货款等 凡属于本期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收入,并于期末将尚未受到的款项调整入账。 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银行存款 2000 2000 2000 200 2000 2000 2000 200 6200 6200 ① ② ③ ⑤ ④ 业务说明: ① ② ③各月末根据估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登记入账 ④ 根据银行通知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登记入账 ⑤ 将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的实际数与估算数的差额登记入账 例-1 二、应计费用的账项调整 如应付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等 企业在本期已耗用,或本期已受益的支出,理应归属为本期发生的费用。 银行存款 预提费用 管理费用 3000 3000 3000 1000 3000 3000 3000 1000 10000 10000 ① ② ③ ⑤ ④ 业务说明: ① ② ③各月末根据估算的银行借款利息费用登记入账 ④ 根据银行通知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登记入账 ⑤ 将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的实际数与估算数的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