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管理(插秧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稻生产管理(插秧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种子质量及处理
常见问题:
部分外购种子质量差,精选度不够,不脱芒,纯度低,田间长势不齐。
外购种子盐水选种比重不达标,不经常更换洗种用水。
浸前不晒种,不分批浸种。
催芽不均匀,晾种时间长,根芽超长,大于2mm。
解决对策:
坚持统一供种不动摇,防止越区种植。
浸种前晒种2-3天,增强种子活性。
严格按1.13比重精选种子,100kg水加25kg大粒盐,随时检查盐水比重(比重法或量度法)。
自己家催芽器催芽,经常翻动种子,上下内外受热一致。不能及时播种时要低温晾芽,防止芽超长。
2、置床处理
常见问题:
置床高度不够,不平。
调酸消毒,施肥不到位。
置床浇水不透。
置床土质差等。
解决办法:
秋做床,床面平整一致,上实下暄,大棚两侧高低差小于1cm。
固体硫酸调酸,清毒,施肥(化肥或壮秧剂)混拌入3-4cm土层中。
完善秧田地建设,自己要根据自家实际情况重点规划那些春涝积水的大棚,并在夏季施工延长置床土壤沉淀熟化时间。
摆盘前一天微喷浇透底水。
3、床土处理
常见问题:
床土质量较差。
有机肥数量少。
床土过筛不细,有土块杂物。
床土中有长残效农药。
主要原因:
秋季床土准备不足,春季在路、林、沟边取土,有机肥来源不足。
解决办法:
推广水稻本田取土,隔年使用。
不在长残留旱田地取土。
7-9月份准备足量的床土,封冻前挪到大棚内春季早扣棚促化过筛。
利用稻草稻壳酵素制造有机肥。
4、摆盘
常见问题:
盘土厚度不够。
盘土薄厚不匀。
盘土表面不平。
摆盘不直,盘间接触不严密。
用稻壳垫置床,出苗不齐。
垫纱窗的和使用毯盘的要注意涝干现象。
解决办法:
严格盘土厚度2cm,推广标准装土器作业。
拉线作业,秧盘要横平竖直,盘边直立高度一致,接触紧密。
严禁用稻壳垫置床,先浇透底水后摆盘。
秧架及其它工具要标准。床面要平整。
5、秧田药害
常见问题:
床土有长残留农药造成的药害。
育秧期低温药害。
置床不平,覆土不严,低洼处、土薄处产生药害。
封闭用药不匀产生药害。
壮秧剂拌不匀产生药害。
解决办法:
严禁使用含长残效除草剂的土育秧。
壮秧剂粉碎过筛,充分混拌后使用。
选择安全高效除草剂,标准化作业,雾化好、喷洒均匀。
播种后覆土不能混拌壮秧剂,覆土厚0.5-0.7cm。
6、覆土
常见问题:
厚薄不匀,过薄或超深。
覆土不严露种。
秧田顶盖。
主要原因:
覆土机械不标准,操作不匀速,秧盘边缘处挡土,覆土质量差。
解决办法:
调整覆土机械,坚持标准作业。
露种处人工补土。
提高床土质量,增加草炭土,有机肥含量。
7、播种
常见问题:
播量大,播种不均匀,播期过于集中,不催芽播种。
主要原因:
习惯做法,宁密不稀,播种器不标准,不分批浸种所致。
解决办法:
降低播量,人工插秧300克/平方米,机插秧280-300粒/100平方厘米。
提高种子处理质量,发芽率大于90%。
改进播种机械,提高播种均匀度。
300亩以上的农户要分期要芽种,分期播种。对先期插秧的大棚最好进行三膜覆盖。
成苗率低的主要原因:
播量大,种子与种子重叠,种子不能出土或出土后死亡。
种子质量不达标,秧田契子苗多。
药害、肥害。
置床不达标,播前未浇透水,出现干旱、涝干、死苗。
秧田温度管理不达标,产生徒长弱苗。
解决办法:
各环节、各步骤都坚持标准化操作。
8、秧田管理
(1)揭膜
常见问题:
揭膜偏晚,灼伤叶片。
高温时揭膜灼伤秧苗。
靠大棚外边缘处揭膜后易失水,出现干芽,出苗不齐。
主要原因:
缺少专人管理秧田,放松对前期温度、水份管理、观察不及时。
解决办法:
集中棚区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人负责秧田管理。
秧田出苗率80%时,揭掉地膜,作业时间早8点前,下午4点后。
揭膜后及时察看,对过干、露种处要立即补水覆土。
(2)调温
常见问题:
秧苗达不到壮苗标准。
通风练苗时间过晚,秧田温度高,苗徒长。
大棚两端通风好,中间通风差,秧苗高低不齐。
冻害。
大棚内无温度计、管理指示牌等工具,温度计吊挂摆放不标准。
主要原因:缺少专人管理秧田,快捷方便的开闭式大棚数量少,缺泛培育壮秧对产量影响重要性的认识。
解决办法:
设专人管理秧田。
严格按旱育壮秧四个关键时期的温度、水份、指标通风练苗,早通风、练苗、严控3叶1心秧苗高度。
增加开闭大棚数量,大棚两端设棚门,大棚中间铺红砖便于管理。
配齐配全秧田管理工具,确定技术责任人。
阴雨天要通风散去潮气,保持旱育状态。
(3)控水
常见问题:
秧田温度过大,旱育不旱。
秧田局部缺水,出现吊干死苗。
微喷设施少,浇水设备不标准,流量大而急,种子露地易被冲走。
置床不平:局部发生绵腐病,根腐病、烂种烂芽现象。
主要原因:
置床高度不够,大棚区四周排水不畅,棚外水份向棚内渗透。
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