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做教育日记活动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院校开展做教育日记活动探究摘 要: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理清教育关系、明确划分教育责任、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等等已是全社会关注的课题。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视角进行解析,从不同维度提出关于开展做教育日记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日记;高职院校;教育责任;教育方法;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82-02
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家庭的期望、学生突出的特点,要求学生、校方认真做教育日记,开发教育日记可以提升价值,为深入讨论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材料和原始依据。
一、高职院校开展做教育日记活动的理论分析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教育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许多精力和时间。教育者要从心态、情态等方面悉心对待教育对象。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日记活动可以让家长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辅导员通过阅读教育日记就能了解班级里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切合实情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明确教育关系,正确定格教师的位置。教育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教师替代父母去履行教育义务。教育日记是家校沟通的纽带,教育日记将校方、学生的记录、辅导员和家长的阅读多方黏合成一个整体,更为清晰地反映了教育关系。教育日记将每一个教育活动及教育关系进行清晰地展现。
3.符合立体化教育规律。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当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对学生施行教育。请校方、学生做教育日记,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让辅导员、家长参与点评,可以有效地链接学校、社会、家庭,真实地展现受教育的立体环境,从而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统筹起来,能切实可行地为教育好学生提出适宜的举措。
4.正确地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与出发点。针对教育目标而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存在一个黏合的过程。教育日记可以反映学生学校教育状况、家长的体会、心得、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还反映教育社会环境状况。
5.结合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做教育日记,有利于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地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均包含有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什么时候隐性,什么时候显性,并没有分工,所以往往可能会出现不够协调的情况,这就有必要通过有效的载体进行分工、确认、调整。
6.结合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做教育日记,有利于将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均包含有鼓励教育和挫折教育,什么时候进行鼓励教育,什么时候进行挫折教育,并没有明确界定,所以往往可能会出现教育过度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有必要通过有效的载体调适教育方式、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界定教育责任。在确定教育责任主体和客体时,要积极借鉴参照已有的相关责任的经验,还要体现教育责任的特征,尊重教育规律,讲求责任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育日记是明确教育责任的最原始证明材料之一,也是目前来看最好的证明材料之一。
二、高职院校开展做教育日记活动的实证调查
从调查的几十班级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对比班级,即潜力班、优秀生班、新生班,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06份问卷。
从潜力班收回的26份问卷中发现,经常做日记、偶尔做日记、不做日记的比重较为接近,可以见证潜力班对做日记的态度的混涩。优秀生班40份问卷中,经常做日记的人数为0,偶尔做日记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5%,而25%的同学不做日记。进一步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认同做日记,觉得做日记对于学习、生活均有一定启示教育意义。新生班40份问卷中,做日记和不做日记的同学的比重各大约为50%。总体来说,做日记的同学占总人数的65%左右。
进一步调查如做日记,记些什么呢?总体来讲关注感情方面的同学占50%以上,关注生活琐事的同学约占30%,关注学习和其他方面事的同学约占20%,之所以是这个结果,经深入访谈发现,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内容多,因而不大愿意在日记中进行反映,而偶尔的事会记录多一点。进一步分析发现,优秀生班和新生班的同学中有较多的人关注着感情方面的事。潜力班的同学对于感情、学习、生活琐事、其他方面的比重相差不大,证明其填写问卷时选择的任意性和无目的性。
再作深入调查,如要做学习日记最关注什么内容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关注的是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同学和老师,较不大关注是学校的名气和课堂教学。新生班的同学较关注学习条件和环境、老师,优秀生班的较多同学最关注的是学习条件和环境,而奇怪的是潜力班中较多的同学最关注课堂教学。
总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日记中关注学习的方面的比重不高,并且关注课堂教学的学生所占的比重也不高,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关注感情方面的、学习条件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