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ppt

发布:2016-12-31约1.77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公共管理教研部 吕月静 禁毒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按照供求规律,禁毒使得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其交易成本增加;再加上政府禁毒的成本,单纯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是不经济的。 用需求弹性理论分析 毒瘾是缺少需求弹性的,禁毒限制了供给,使得贩毒利润空间增大,禁毒政策向社会转移了巨大的成本。 政策建议:应把禁毒的资源用于教育和救助。 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容忍毒品的泛滥,这暗含了某种价值和道德追求 最低工资制度   美国于1938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政策,25美分/小时;1956年调整为4.25美元/小时;克林顿政府在1997年确定为5.15美元/小时。 完备的人力资源市场,不需要政府干预。最低工资政策,如果确定低了,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如果确定高了,就会让两种人退出市场:出不起高于最低工资政策的企业家,尤其是对刚起步的企业家来说,将会面临比较高的人工成本的约束;能力不足以拿到最低工资的人力资源,也将会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如果确定的正合适,那就没有必要有这个政策。要制定合适的最低工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制定了,也因为很难适应变化,不是过低,就是过高。 结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克尔) 就业量减少 失业增加 增加生产成本 企业外迁 影响国际竞争力 提高和降低最低工资标准之争一直持续,反映了什么价值观分殊? 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 公共政策是关于某种价值的选择,政策从来不可能是中性的,而具有强烈的价值属性。政策分析无法回避价值分析。 公共政策价值分析 什么是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在于确认某种目的是否值得为之争取,采取的手段是否能被接受以及改进系统的结果是否“良好”;它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因为什么?为了什么目的?为谁?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等。 尽管伦理分析构成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方面,但是在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公共政策的伦理学或价值分析是被忽略或被有意排除在外的。原因在于:政策分析这一学科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应用经济学,这几个学科特别抵制和反对作伦理推论或伦理分析。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公共政策的伦理学或价值分析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共政策伦理学逐步成为政策分析和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1.价值评价标准的类型 (1)义务论标准。断言某些政策行为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在本质上符合某一传统原则。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因此无需进一步证实。有的义务论主张正确的行为,存在于行为能遵循的一些规则或原则相互之间有着逻辑的必然关系,比如,政府的遵守诺言、对公众的责任与法律程序的公正及政权的正当性是密切相关的。 (2)目的论标准。认为某些行为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们导致了好的或有价值的结果,即根据行为后果的效益来评价行为。一种主要的目的论理论是功利主义的,传统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政策行为是那些增进普遍利益的行为。新功利主义者认为正确的政策行为是基于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净收益的准则。 (3)本质论标准——根据政策行为内在的良好或内在价值来评价政策行为,就是把良好或价值作为正确的标准;本质论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受快乐、运用能力、完成自我实现或审美的内在价值上。本质论普遍认为,一种价值是人类在政治、法律、经济、科学、艺术、宗教、道德和习俗领域中进行评价时所感兴趣的任何东西。 (4)品德论(Character-Based Theories)。也被称作道德伦理理论。行动中蕴涵的道德是由行动实施中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理论把道德观念看作是主要的,而决非为行动找到一个“良好”的视角,或是责任,法律或为行动提供理性思考作为原则。例如,我们认为,纵容盗窃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对他人财产和人身的自私的蔑视。同样的,品德论者认为“人,而不是行为,是价值评估的目标。”他们同意向穷人捐赠大量钱财,是因为这一举动表明了一种“仁慈的本性。” 2、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 (1)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2)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 (3)兼顾与急需的统一 (4)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