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整式及其加减3.2代数式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

发布:2025-04-06约1.1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3.2.1相识代数式

一、背景分析:

1、从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前面已学过有理数、实数,从本章起先学生将学习代数式,从数到式的改变对学生来说是相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的内容也是下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代数式的概念及用代数式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2、从学生状况分析:学生“现有的发展区”是上一节所学的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一些数量关系,会列算式解决简洁实际问题.本节的难点是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说明简洁代??????数式的实际意义,发展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验概念的产生过程,体会特别到一般的辨证思想和代数式的模型思想.

3、情感与看法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身边的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情境教学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2、学法:“互助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法.

四、课堂结构设计: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学问基础上的一步步自我建构.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是前面已学的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一些数量关系,会列算式解决简洁实际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用代数式表示简洁的数量关系,并能对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作出说明.学生的“目标发展区”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

为了促使学生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最终向“目标发展区”转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①创设情境,引出问题;②类比析误,感知问题;③双向建构,探究问题;④合作沟通,解决问题;⑤反思小结,拓展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为了庆祝元旦,班级将进行一次元旦文艺晚会.班主任带领班长、文艺委员和几名同学到超市购买一些纪念品.学校到超市的路程为S千米,公

交车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那么从学校到超市须要多少小时?

已知从学校到超市乘坐公交车票价是成人1元/人,学生是0.5元/人,现老师1名,学生名,问从学校到超市一个来回共需票价多少元?(?)

到了超市,要买气球20个和笔记本10本,已知气球元/个,笔记本元/本,问买气球和笔记本共需几元?

视察,,,思索它们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有什么区分呢?

像,,这样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alegbraicexpression).

至此,我们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数学来自身边,让学生亲身经验和感受“代数式”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的形成过程,领悟代数式的详细含义.从而顺当地使学生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代数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