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 3—7年 管理学学士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研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公共事业部门内部管理活动规律与方法的学科。本专业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实行宽口径、弹性专业制,与行政管理专业打通培养,加强学科渗透,实现整体优化;突出“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主体地位的提升;较强的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社区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能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公共政策概论、管理定量分析、管理信息概论、管理文秘等。
五、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
表2 非师范类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
课程结构(学分) 学分 所占比例 必修课
(116)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35 21.2%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40 24.1%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41 25% 选修课(49) 限制性
选修课程(32) 专业方向平台课程 32 19.5 % 任意性
选修课程(17) 专业拓展平台课程
(含Ⅱ类学分) 7 4.2% 素质拓展平台课程
(校级公共选修课,含教师教育平台课程Ⅱ) 10 6% 合计 165 10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非师范类专业)
课程结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学时分配 周
学
时 开课学期 讲
授 实
验 实
习 实
践 必
修
课
(116) 通识
教育
平台
课程
(35)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36 2 秋 形势与政策 2 就业指导 1 18 2 秋 军事理论 0.5 18 2 春 军事实践(含军事训练) 0.5 18 大学英语Ⅰ 4 64 4 秋 大学英语II 4 72 4 春 大学英语III 4 72 4 秋 大学英语Ⅳ 4 72 4 春 大学体育Ⅰ 1 32 2 秋 大学体育II 1 36 2 春 大学体育III 1 36 2 秋 大学体育Ⅳ 1 36 2 春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实验 3 45 36 3 秋 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或VB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或VFP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或JAVA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3 54 36 3 春 音乐鉴赏 1 36 2 秋 美术鉴赏 1 36 2 春 学科
基础
平台
课程
(40)高等数学Ⅰ 3 45 3 秋 大学语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