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博弈论模型_瞿旭.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瞿 旭:审计风险的博弈论模型
审计风险的博弈论模型
瞿 旭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四川 成都 )
610074
摘要:关于审计风险存在两种传统的理论:“风险分析理论”与“审计建模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局限于静态
分析,这种静态分析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分析审计师与经理层两者的互动结
构,构建更为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模型,丰富和完善审计风险理论,为审计理论与实践提供更为新颖的视角。
关键词:审计风险 博弈论 贝叶斯均衡 纳什均衡
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及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信性、可靠性都是不能够事先完全确定
的,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人员掌握的材料逐渐增多,搜集和验证信息的有效性逐渐提高,其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信性
及可靠性的把握程度会逐步增强。但即使审计工作已经完成,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对审计后的报表提供绝对肯定的保证。因此,审计
风险是审计工作中无法回避也无法完全消除的客观存在,如何认识及处理审计风险便成为审计理论及审计实践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审计风险传统理论概述
对于审计风险一般存在着两种传统理论:一是“风险分析理论”, 和 ( )指出:“风险分析理论”认为审
Cushing Loebbecke1983
计工作的开展必然是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环境中,应对审计风险环境的办法就是主动直接地去识别、分析和度量环境中可
能的各种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这种理论的缺陷是对审计风险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构架,采取不同的观察角
度会得到不同的风险,各种风险交叉重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混乱。二是“审计建模( )理论”,这种理
auditmodeling
论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环境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中的一种,审计风险不再是审计程序的一个外生的独立变量,而是可以控制的审计结
果的输出变量,审计风险可以模型化表示为:审计风险 内在风险 控制风险 检测风险,其中风险定义为出现错误的概率,并认为
= × ×
内在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测风险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对于审计风险的控制可以转化为统计学中的决策理论,事先给定一个小概率阈
值 ,审计风险 时接受审计结果,否则拒绝审计结果。这种理论的优点在于将各种风险归纳为不同类型,审计风险是这些风险
α ≤α
复合的结果,在概念上具有一致性;缺点在于,各种类型的风险的概率分布无法直接获取,替代性地利用整个行业的数据和被审计单
位过去年份的数据模拟出经验分布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靠性,同时审计风险的样本估计没有严格的基础,“审计建模理论”在审计实
务中难以具体操作。
二、审计风险博弈论方法
概念上“审计建模理论”存在着缺陷:即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看作是简单的“单人决策”,忽略了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对审计结果的
影响。当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可以假定其行为是单一、固定不变时,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审计建模理论”可以看作
是一个单一的参与人(审计人员)与“自然”(风险)的简单博弈。但事实上,审计实施之前,被审计单位提供报表的质量及审计进行
当中被审计单位的合作程度,对审计人如何开展审计工作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审计学者已经认识到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互
动作用对形成最终审计结果的重要性。
( )的博弈模型主要关注审计服务的存在与否,对企业管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企业所有人决定是否聘请审
Morton1993
计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管理人不能预先获知是否存在外部审计人员对其所提交的利润报告进行审计。Morton模型得出的结
论表明:随着审计费用的降低,企业所有人更倾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