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保障及现代服务业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人力资源保障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摘要: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由于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对服务类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目前现代服务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服务类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文章提出了建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引导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创新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机制以及人才激励机制等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保障;现代服务业人才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服务业的新型业态,也包括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而形成的新型模式,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200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城市,服务业一直是成都市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已成为拉动成都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按照建设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的定位,成都承担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而这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还应该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承担一定的功能。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成都能否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现在全世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平均水平是66%,而东京、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多超过了75%,成都2007不到50%;再以服务业人均GDP贡献来看,纽约和我国香港分别为7.4万美元和5.1万美元,成都只有3000美元。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成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言是刻不容缓的。
二、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从目前服务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看,主要集中在两个层次:基层服务类人才和专业技术服务类人才。前者主要集中在餐饮业、零售业和休闲娱乐性产业,岗位有服务员、营业员、营销员、文秘、厨师、保安等,要求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即可,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后者主要集中在金融、文化、房地产、教育、卫生、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岗位有研究分析人员、信贷管理、风险管理、新闻出版人员、广告企划、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医师、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从业经验,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应的执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
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服务业所需要的基层服务类人才的进入门槛较低,相应地这些部门吸纳就业增量的能力已很有限,而现代服务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服务类人才如金融、咨询、信息服务、物流等就业门槛偏高,供给严重不足。职场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高端人才市场需求远未饱和,2009年企业对于高端人才需求将呈乐观态势。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人才的总量缺口为1.746亿至2.665亿人。其中,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服务类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加强人力资源保障,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含量高,服务业的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不断交流和沟通上,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服务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所需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注重应用型服务人才的开发,建立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确立了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引导培训教育工作。在我国,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服务类人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建立正规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转变人才培养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引进人才制度等方面着手。
(一)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技能强的服务业创新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摇篮,应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大力开展现代服务产业的学科建设,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在培养现代服务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方面形成规模。同时,高职院校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级,实行“订单教育”,真正实现“近距离”办学。使高职院校成为现代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现代服务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