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计划
( 60 ~ 68 学时)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学院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涉及几何量公差与技术测量两个范畴。它是联系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度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互换性的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两个概念研究产品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 一 ) 知识教学目标
1. 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 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二 )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2.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3. 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4. 掌握尺寸传递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5. 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 一 ) 概论
1、 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互换性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
3 、理解标准化与、优先数的概念。
( 二 ) 测量技术基础
1、 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尺寸传递、测量误差等概念。
2、 理解测量方法、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常用的度量指标。
3、 掌握基本技术测量理论和方法。
( 三 )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1 、正确理解有关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等术语和定义。
2 、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的相关规定、熟练应用公差表格、正确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
3 、初步学会公差与配合的正确选用。
4 、掌握计量器具的选择和验收极限的确定。
( 四 )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1 、 熟记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号及名称,基本学会分析典型的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2、 掌握评定形位误差时“最小条件”的概念及“最小条件”的意义。
3、 理解最小包容区与公差带的关系。
4、 理解独立原则、相关原则在图样上的标注、含义、检验手段和主要应用场合。
5、 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及标注方法。
6、 了解形位公差的检测方法。
( 五 )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1 、了解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和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2 、掌握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含义、应用场合、选用方法和标注方法。
3、 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 六 )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1、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种类。
2、 理解泰勒原则的含义。
3、 掌握工作量规的公差带的分布及设计方法。
( 七 )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1、 掌握国家标准有关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孔公差带的规定。
2、 掌握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选用和滚动轴承内径、外径公差带的特点。
3、 初步掌握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孔的尺寸公差及其他技术要求的选用与标注。
(八)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1、 掌握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2、 掌握矩形花键连接的定心方式。
3、 掌握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4、 了解平键、花键连接采用的基准制及检测方法。
(九)普通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
1、 了解普通螺纹的使用要求、主要几何参数及其对互换性的影响和常用的检测方法。
2、 理解中径概念和中径合格性的判断性原则。
3、 掌握国标有关普通螺纹公差等级、基本偏差的规定并能正确标注和选用。
(十)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检测
1、 明确齿轮传动的四项基本要求。
2、 理解单个齿轮 14 项偏差及齿厚偏差代号、含义和对齿轮工作性能的影响。
3、 了解单个齿轮常用的检测方法、齿坯及齿轮副的精度要求。
4、 初步学会齿轮精度设计及正确的标注。?
?
学时分配建议
章序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数
合计
讲授
实验
机动
第一章
绪论
1. 本棵程的性质与主要 内容
2. 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
3. 标准化
1
1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
1.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2.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3.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4
4
4
第三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检测
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3. 极限与配合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