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二)抗传染免疫兴隆期 18~20世纪初,抗传染免疫得到充分发展。 1.确定了免疫性分类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提出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学说 3.观察到免疫效应的两面性 生理性和病理性 4.建立了血清学技术 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法 (三)免疫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中叶至今) 1.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 免疫系统分为以下几种。 (1)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又称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 immuneSystem) (2)获得性免疫系统(acquired immunity),又称适应性免疫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或特异性免疫系统(specific immune system) 2.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 (1)概念 免疫应答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的应答产物(如抗体和效应性免疫细胞)参与生理性和病理性效应的过程。 (2)包括特异性免疫应答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3)免疫耐受的概念提出。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一)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1.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被膜 皮质:浅皮质区— 主要由淋巴滤泡构成,B细胞区 深皮质区(副皮质区)— 主要含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T细胞区 髓质:主要由髓索构成 (二)脾 T细胞:占45%; B细胞:占55% 被膜 白髓:T细胞分布: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 ) — 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 B细胞分布:PALS的外周构成的滤泡 红髓 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 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 (三)粘膜免疫系统 指存在于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下的散在淋巴组织和一些带有淋巴滤泡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 *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Immunity) 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抗原物质、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控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现象的一门生命科学。 三、免疫的基本功能 (一)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即抵抗感染,是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二)免疫稳定(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不断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细胞均一性,从而保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三)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及时识别和清除机体内出现的一些因物理、化学及病毒等因素的作用而突变的肿瘤细胞。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天花发病过程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 非特异免疫 非特异免疫,是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的刺激或诱导。主要包括生理屏障、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 组成: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炎症反应: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一、生理屏障 皮肤与粘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健康机体的外表面覆盖着连续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结构,其外面的角质层是坚韧的,不可渗透的,组成了阻挡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 机体的机械方式如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排除异物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各种分泌液中的杀菌成分;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粘膜所分泌的粘液的化学性屏障作用。 眼泪、唾液和尿液的清洗作用; 非特异免疫——生理屏障 3)共生菌群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大量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