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免疫学.ppt

发布:2017-06-10约1.88万字共10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免疫与免疫学 第一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二、影响传染的因素 1、毒力(virulence) (1)侵袭力(invastiveness) 2、侵入的病原菌数量 (二)寄主的免疫力 (三)环境因素 三、传染的结局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一、屏障结构 一、屏障结构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屏障结构 二、细胞因素 白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 2、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3、巨噬细胞的功能 4、自然杀伤细胞 三、炎症反应 四、体液因素 1、补体(Complement) 2、干扰素(Interferon,IFN) 3、溶菌酶(Lysozyme)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自动免疫 二、免疫系统和免疫器官 2、免疫器官 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1、T细胞 (1)T细胞的分化发育 (2)T细胞的表面标志 (3)T细胞的分群 2、B细胞 ②B细胞的表面抗原 3、其他淋巴细胞 4、抗原提呈细胞 四、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1、抗原的特性 2、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 3、半抗原 4、细菌抗原 5、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6、 抗原的分类 (二)其他免疫刺激剂 (三)免疫球蛋白 1、作为Ig的条件 2、Ig的基本结构 (1)重链和轻链 (2)可变区和恒定区 (3)功能区 (4)绞链区 (5)J链和分泌片 (6)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种类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5、产生抗体的细胞 第四节 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应答异常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 四、免疫应答的类型 五、免疫应答的调节 六、抗原提呈 七、免疫耐受 4、独特网络调节 5、整体水平调节 6、群体水平调节 免 疫 调 节 MHC多肽性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CR及TCR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 抗原的分类 其他分类方法 依据抗原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性 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 依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根据抗原激活T细胞的能力 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 非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须T细胞的辅助 异种抗原:来自于不同种属的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特有的抗原 自身抗原: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诱导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异嗜性抗原: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天然抗原:从自然界获得的抗原 人工抗原:借助基因重组和化学合成方法获得的抗原 普通抗原:只能与少数T细胞结合并使之活化的抗原 超抗原:在极低的浓度下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并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反应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抗原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 1、佐剂 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时,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1)佐剂的种类 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铝、明矾、矿物油、弗氏佐剂等。 生物制剂:包括经处理或改造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如卡介苗、脂多糖、类脂A等和细菌因子及热休克蛋白等。 (2)佐剂的作用机制 a.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能更有效的刺激免疫系统。 b.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 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3)佐剂的应用 a.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和制备动物抗血清。 b.作为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 2、有丝分裂原 有丝分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并增殖。 可用于体外检测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以此评价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是高等动物体内的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分子,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前称为抗体,1968年,WHO将凡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免疫球蛋白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后者是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 作为免疫球蛋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只有脊椎动物(鱼类以上)的浆细胞才能产生; ②必须要有抗原物质的刺激; ③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④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Ig分子由对称的四条多肽链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单体。其中两条长的多肽链为重链(H链),短的为轻链(L链)。H链与L链、H链与H链之间均由二硫键相连,呈Y字型,组成Ig单体分子通式写为H2L2。每一个Ig单体都有二个抗原结合部位,称为两价。 Ig重链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