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组—日本.ppt

发布:2018-01-01约5.49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地理 小组成员:浦亚芳 、孙小翠、王蓉 罗菊花、徐丽琼、和建英 日本 国庆日:1 2 月2 3 日 货币:日元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宗教:神道、佛教 国语:日语 首都:东京 目录   经济状况 重要城市 中日差异分析 日本人的14个特点 日本特有文化  基本概况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 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 7 7 万平方千米。 本州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22. 74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 发展历程 3—4世纪,日本成为统一的国家,12世纪末叶,农业、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以及水陆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并开展了对东南亚各地的海上贸易。 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之后的对外侵略道路使其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 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欧诸国,跃居世界前列。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居民 城市人口占76%,且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各岛沿海平原及沿河地带是人口密集区,全国一半的人口集中在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 北海道、山阴和四国部分是人口稀少区,除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外,几乎全是大和民族。 外侨以朝鲜人和华侨为多。   自然环境 地形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原因 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平原仅占全国面积24%。 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四国和本州南部的山脉成东西走向,两者相汇于本州中部,称“中央山结”,为全国地势最高地区,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平原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区。全国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面积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内平原等。 多火山,有“地震国”之称。 全国温泉遍布,共有温泉约1200处。 日本群岛除东北部海岸外均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本南北延伸约2400千米,各地气候的差异很大,大致北纬35度以南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广大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 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往往造成灾害。  自然资源 水量充沛,河流短小,水势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浓川最长,长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大,为16840平方千米。 湖泊较多,但多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于高山上,滨海则有许多深度不大的泻湖。全国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构造湖,面积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地下资源种类繁多,但储量少且分布零散。 金属矿仅铜的储量较大,约1 0 0 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国北部、关东地方和九州北部。硫黄储量8000万吨。 煤、铁储量较少,铁矿石储量约4 2 0 万吨,较重要的铁矿在本州东北部的釜石和北海道;九州的福冈县和北海道的钏路、芦别等地有煤矿,但不适于冶金和炼焦。 近年在本州中部和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发现铀矿,在本州新泻县的阿贺近海发现油气田。 森林面积25.22 万 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6 7 %,主要有杉树、松树、柏树及山毛榉属、栎属林木等。南部多樱树,樱花被视为日本的“国花”。 由于暖流(黑潮)和寒流(亲潮)在日本东北部沿海相汇,近海鱼类丰富。水力蕴藏量约5 0 0 0 万千瓦。 地热资源丰富,全国水温在摄氏9 0 度以上的高温热泉有9 0 多处,大岳、松川、八丁等地建有地热电站。   经济概况 一、工业产业 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钢铁、汽车、电机、造船、石油化学、纺织等,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 0 %。 日本经济地理的一大特点:工业临海分布工业生产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造船吨位长期位居世界首位,有“造船王国”之称。 纺织工业和电器电子工业在工业中占有一定地位。 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地带:从本州的东京湾到九州的北部。 四个最重要的工业区: (1)东京区(东京—横滨):造船、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冶金、化学和轻工业 (2)大阪区(大阪—神户):纺织工业基地,化学、冶金、造船、机械制造 (3)名古屋区——面粉、纺织、陶瓷、汽车制造 (4)九州北部区——钢铁工业 四国北部的别子以产铜闻名。 北海道造纸工业发达。 横滨、神户、东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 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了以海运为主的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拥有强大的船队,与世界各地有航线相通。 进口需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