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杰版伦理学第二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道德的实践精神具有能动性 1、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2、道德作为实践精神还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三、道德的实践本质: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是从人的需要从特定的价值出发 来改造世界。 2、道德的目的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3、道德把握世界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 选择能力,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实现社会的道德理想。 (二)道德的实践精神表现在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 * * * * * * * * 人的产生不是道德起源的充分条件,并不是说有了人马上就有了道德。第一批从动物脱离出来的人,虽然已不再象动物那样完全靠本能的指导来行动,但作为正在形成的人,他们仍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本能。他们野处群居,没有夫妇匹配之合,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没有伦理可言,乱伦想象普遍存在。 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类人猿—劳 动 人—劳动关系 人类社会 生产关系 利益关系 道德关系 鲁滨孙用火枪射击凶恶的豺狼我们会说他道德 善良吗?他用火枪射击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我 们会说他残忍不道德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三)、道德与社会意识 提问:在人产生之后,在人有了意识之后,人可以内得于己,从正不从邪,但如果是独居荒岛的鲁滨孙,在只有一个亚当的伊甸园里,会产生道德吗? 因为道德是二个或两个以上发生关系的人之间的事。道德只有在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关系的时候和地方才发生。所以道德起源还必须有直接的基础——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 如果我生在一个孤岛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罪恶与道德了。我在那里既不能表现道德,也不能表现罪恶。 (法)爱尔维修 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 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 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 (一)生产劳动是道德赖以产生的社会条件 1、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劳动促使人手等器官的形成;劳动改善和加强 了古猿群居生活的本能;劳动促使意识的产生。 2、劳动活动创造了对道德的需要 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 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会产生道德。即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 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有关善与恶、 祸与福、利与害等道德观念。 (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1、道德只能产生于人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发生利益关系的时候和地方。 2、道德的发生必须以社会关系复杂到一定程度为依据。 3、道德关系的建立是道德发生过程中的伟大进步。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中意小孩。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 狼孩生活在狼 群中,那么有没有 道德关系 ? 讨论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一,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区别于植物和动物,人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 第二,个体道德的形成是伴随着个体意识的发展进行的。 无道德---他律性道德---他律性与自律性结合的道德---自律性道德 第二节 原始道德的发生(origin of primitive morality) 一、原始道德发生的前奏期 二、原始道德发生的萌芽期 三、原始道德发生的形成期 探寻人类起源 1.人类道德的萌芽。人类道德萌芽于原始图腾和禁忌。 原始图腾是原始人的一种身份识别标志,一般是以动物和植物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而且在氏族与氏族之间的争战中,一些氏族被打败了,恐怕就只能放弃自己的独立的图腾标志,或者在氏族融合的过程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