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寒地区七星椒高效栽培技术.doc

发布:2017-08-10约2.4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寒地区七星椒高效栽培技术[摘 要] 七星椒具有高产性和稳定性,经济效益好,近几年在青海省得到了广泛的种植。本文旨在探索和研究七星椒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育苗、定植、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阶段技术要点,以期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七星椒;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七星椒是青海省农业经济全面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利用青海省黄河沿岸温暖地区的光能、生态、水电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推广节能日光温室和地膜覆盖等形式种植七星椒,提高七星椒产量,缓解青海省和就近供应周边省区供求矛盾,开创高寒地区新鲜七星椒生产新局面,对青海省种植业的开发和农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经济意义。 七星椒,属簇生朝天椒品种,其辣度可达七星级,故名七星椒。叶长卵形,叶色深绿,果实向上生长,果色深红,果肉薄,辣味甚强,油分高,含水量小,多作干辣椒栽培。植株高度60-70cm,果实长约5cm,果顶钝尖,单果重4-5g,对病毒病和晚疫病等病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属于产果期长的品种,抗旱、抗虫、耐寒、耐贮藏。七星椒高产性和稳定性较好,单株产果数40-50个,单株产量150-200g,一般亩产400-500kg,晒干率约25%-28%,经济效益显著。 七星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辣椒素,除鲜食外,可加工成辣椒粉、辣椒油及干制等调味品。因其辣性强烈、口感独特的特点,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佐料食品,是健胃、消炎、抗癌、驱寒、舒筋活络的良药。对于七星椒的高产,在技术上应当注意以下要点: 一、培育壮苗 1.育苗时间 6月中旬开始育苗,7月下旬定植,温室保温条件好的可适当晚播。 2.育苗方式 日光温室的七星椒栽培必须从幼苗时期开始就在塑料薄膜覆盖的条件下生长,一般利用小棚育苗时,棚宽、高各1m。育苗期间,棚的四周要卷起通风,棚上可覆盖遮阳网,以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苗床的位置要选择在地势高的地方,以防止雨水冲入苗床。 3.床土准备 宜选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6份,农家肥4份,加0.005过磷酸钙和锯木粉作苗土,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用70%百菌清500倍液喷洒苗床,然后用薄膜覆盖闷3-4d后,敞晾2-3d待播。 4.种子处理 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4-6h,然后用清水漂洗1次,捞起后用纱布包好,在28-30℃温度条件下催芽。当种子有80%左右“粉嘴”时,即可播种。 5.播种 播前应浇足水且一般不补充浇水,因为浇水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出苗质量。浇水量应达到10cm深的床土饱和,水渗下去后在创面撒一层营养土,防止种子直接接触湿土,播种10min后再覆土,厚度为0.5cm,覆土后盖地膜保温保湿。 6.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白天温度25-28℃,夜间17-20℃,湿度保持在75-80%。当有80%出苗时即要降低温度,白天23-25℃,夜间15-17℃,及时遮荫降温,防止徒长。要在苗床四周挖排水沟,及时排除雨水。在棚四周的揭开处围上纱网,或在地膜上再覆盖一层纱网来防蚜虫。 7.分苗 苗长到3叶1心时为最佳分苗期,将每2株苗移栽到营养钵中,以利幼苗生长发育。分苗时水分要充足,分苗后温度可适当提高,白天25-30℃,夜间17℃左右,5d后缓苗结束,温度降低,白天20-25℃,夜间14℃左右。 二、定植 1.定值准备 定植前要对温室进行彻底的消毒,一般用硫磺粉熏烟法,每百平米的栽培床用硫磺粉、锯末、敌百虫粉剂各0.5kg,密闭温室,将配制好的混合剂分成3-5份,放在瓦片上,在温室中撒匀,点燃熏烟,24h后开放温室排除烟雾,准备定植。 2.整地施肥 根据七星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茂,对磷、钾需要量大的特点,重施肥效持久的有机肥。具体做法:每亩结合整土施农家肥4000-5000kg,翻耕整畦后每亩再用50-60kg过磷酸钙加50-100kg专用肥,以确保供应七星椒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整地后,做20cm高、70cm宽的南北向垄,中间开一条深20cm的浇水沟,两垄间距为30cm,垄面微向南倾斜。在垄上覆盖地膜,依行距40cm,株距20-30cm打定植孔。 3.合理密植 定植选晴天上午进行,深度以苗坨表面低于畦面2cm为宜。七星椒为耐弱光作物,因而可采用合理密植来达到增产的目的,一般每亩以5000-6000株为宜,并取一穴双株的方法,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增产增收,栽完后浇定植水。 三、结果期管理 1.温度管理 定植后为促进缓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3-17℃,最低应控制在10℃以上,以保温为主,减少通风量和通风时间,以顶部通风为主,下午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